甘肃礼县龙林:中药材“种”出好日子
摘要:曾经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了“聚宝田”。这份蜕变,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坚强保障,少不了抱团发展的磅礴力量,更藏着每位参与者的切身收获。
中国发展网讯 初秋时节,甘肃礼县龙林镇太塘片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片生机,以党参为主的连片中药材舒展着青绿色叶片,在田垄间拔地生长,曾经撂荒的土地,如今成了“聚宝田”。这份蜕变,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坚强保障,少不了抱团发展的磅礴力量,更藏着每位参与者的切身收获。
赵阳村党支部书记太塘片中药材产业联盟负责人杨建军说:“作为村支书,当初带头承包这片土地,种植中药材,就是想给村里蹚出条增收路。以前土地撂荒着可惜,咱们以赵阳村、严塄村为中心,联合周边共10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不仅成立了产业联盟总支部,还探索出‘党总支+联合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专业合作社给予技术支持,2025年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0000亩,已经把近10吨党参苗卖了个好价钱,这担子真是没白挑!”
目前,各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种了4000余亩中药材,其中党参1800余亩、冬花600亩,柴胡、红芪、黄芪等2000余亩,年产值450吨左右,村集体增收约3.8万元;农户种植6000余亩,户均增收约2万元。
赵阳村村民赵送芳说:“以前一直在外务工,总惦记家里老人孩子,后面村里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成立了联合社,能指导种植、帮助购销,我就也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跟着合作社学了不少种植技术,近几年下来每年平均能增收3万左右,比在外漂泊强多了,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底气!”
合作社制定科学规划,提供购销、技术指导等服务,让产业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也让更多像他一样的返乡人,找到了“稳稳的幸福”。
赵阳村村民赵吉穰说:“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以前只能在家种点玉米土豆,一年也挣不下几个钱。自从村里大范围种植中药材,我经常能到这儿打工,一天能挣不少,现在我每月都有收入,这中药材真是种到了我们心坎里!”
联合社成立后,优先吸纳周边农户参与种植管护,常年有100多人务工,农忙时更是能带动400多人就业,年用工总费用400万元,人均年工资达1万元左右,基地让富裕劳动力有了稳定收入,让乡亲们的增收多了“新渠道”。
从党建引领夯实基础,到抱团发展凝聚合力,再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礼县龙林镇太塘片区的中药材产业,不仅让土地重焕生机,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这片“聚宝田”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书写乡村振兴的更多精彩篇章。(赵续芳)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