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大庆市大同区:产业先行促发展,多点开花结硕果

2025-09-15 15:02 中国发展网 袁小峰林强

摘要:大同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把民生大事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养老、住房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小峰林强报道  “中国板蓝根之乡”“中国寒地提子之乡”“中国优质果品之乡”“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省北菜南销基地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庆市大同区,又一次吹响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阔步向“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现代设施农业精品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迈进。

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在大同区,目光所及从产业园区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到民生工程的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再到乡村振兴的特色项目多点开花,一个个项目“施工图”加速度转化为 “实景画”。

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

9月9日,记者一行走进大庆大东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该司是一家从事单一饲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的专业性生产企业。其产品有粉剂、液态预混料、单一饲料卵黄、单一饲料动物脾脏水解液等7条生产线。主要是利用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生产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以及蛋黄粉、蛋白粉等新型绿色功能性动物保健品,全力打造动物用中药种植、发酵及提取全产业链。

徐丹经理介绍,目前正在二期改扩建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改造一楼、二楼厂房及东侧厂房,新建动物实验房,新上液体、冻干、试剂检测三条生产线。6月正式开工,9月末完成车间改造,12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同步实施车间净化工程,预计2026年10月开始生产。

大同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区,现有棚室4.8万栋8.3万亩,年产果蔬36万吨,产值约18亿元。

在蓝莓棚室中,大同区大同镇党委副书记郑福新说:“这栋大棚种植的蓝莓是采用珍珠岩、草炭、椰糠栽培,数字化自动滴灌技术,一共920株,今年是第一年,预计每株采果2斤左右,两年后能达到3斤,高产时能采6斤果,每年在元旦左右成熟,上市价格在150元/斤,效益极其可观。”

郑福新介绍,这7栋大棚是今年大同镇新建棚室项目的新力军。该项目与大同镇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区相邻。总投资500万元,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单栋温室占地面积2.5亩,所有日光温室均采用大举架双龚双模双被保温结构,该结构具备高强度支撑性能与优异的保温隔热效果。目前棚室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冬季达成投产条件。项目投产后,将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与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区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市场共拓”的产业互助模式,全力推动区域棚室果蔬产业向高效化、优质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产业布局中,农产品精深加工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推动 “粮袋子”“菜篮子”向“金链子”转变。黑龙江省顺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2亿元兴建的3.2万平方米产业园区,构建了现代化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体系,主体建筑涵盖智能化生产车间、全温区冷链仓储系统、标准化恒温原料库及数字化管理中心,年产鲜食玉米3000万穗,杂粮精深加工10000吨、玉米健康食品5000吨,年产值1亿元以上。公司所生产的玉米食品包括烘焙类、发酵类、蒸煮类三大类80多个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玉米黄金时代的新篇章。

提升公共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

以民生为基 ,以实效为要。大同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把民生大事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养老、住房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老有所依,老有颐养。在大同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地,大同区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刘宗春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521.93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达17596.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270.76平方米,规划配置288张护理床位,其中包含124张自理床位,164张失能/半失能床位,失能/半失能床位数占比不低于56.8%,充分满足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建筑布局上,两栋护理楼作为核心区域,将为老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与专业护理服务;1047.02平方米的综合活动楼与116.56平方米的连廊,构建起老人日常休闲、社交、娱乐的活力空间;此外,848.27平方米的后勤附属楼、34.13平方米的门卫等配套建筑,为项目的高效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这里主要是安置无子女特困老人,起居、娱乐、餐饮功能齐全,与大庆市第六医院合作,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圈。充分满足不同健康老人的养老需求。”刘宗春说。

今年,大同区争取国家专项改造资金2083万元,区政府匹配1389万元,推动同深街西侧 2 楼区、4楼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有序开展,让“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过上“暖心新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次涉改小区房屋均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部分房屋年龄超过三十年,配套设施陈旧老化,道路开裂破损,污排雨排管线排水不畅,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完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百姓的幸福感一“键”提升。据了解,本次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包括23栋住宅楼,涉及居民3324人,建筑面积6.87万平方米。为确保项目质量,大同区成立项目管理专班,实行周巡查、月检查、季督查,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闭环、全流程、全方位开展质量督导、安全隐患排查,确保改得“舒心”、群众“满意”。

打通区域“主动脉”,破解发展“瓶颈”

在兰民路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到,该路段与大庆萨大路、东干线、西干线等油田路相连,是大庆市主城区(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和安达市通往大庆南部地区乃至南下出省的重要通道,更是沿线百姓生产生活出行的主要道路,路线连接的交通节点多,网络功能突出,在区域路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项目副经理翟航说:“这是一条民生路、民心路。该路段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路面仅有7米宽,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本就10分钟路程半小时也很难到达。现在拓宽到10米,切实解决了沿线居民出行难、运输的问题。”

翟航介绍,路线起点位于省道兰西至民意公路K141+817处(安达大同界),途经大同镇、八井子乡、采油七厂(老山头乡)、大兴乡,终点位于省道兰西至民意公路K192+437处,即大兴乡东侧省道兰西至民意公路与省道肇源至新站公路交叉处。路线全长50.7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路基填方、路基挖方等基础设施以及线路内桥梁的桩基、承台、桥台、梁板预制及安装施工等,正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桥面系及锥坡施工。预计10月竣工通车。

据了解,大同区2024-2025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171亿元,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4.7538亿元,省级匹配0.2371亿元。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0.6909亿元,争取一般债4.2652亿元,争取其他各类中央、省级专项资金5.2385亿元。其中涉及民生资金共计5.9亿元(含养老、教育、道路、农村供水、污水、老旧小区改造、供热等)。

宜居宜业,风清气正。大同区项目建设能形成热潮,并非偶然,而是各级政府、企业多方协同,破解 “用地、资金、审批” 等关键难题的结果。

大同区成立项目建设专班,推行 “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压缩项目立项、规划、环评等审批时间,变 “企业跑” 为 “政府跑”“数据跑”。同时,建立项目进度 “周调度、月通报” 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水电供应、施工协调等问题,确保项目 “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积极探索 “政府 + 银行 + 社会资本” 的多元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2025年,大同区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0个(新建21个、续建9个),总投资16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2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复工27个、开复工率90%(新建项目21个,已开复工18个,开复工率85.7%;续建项目9个,全部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4.4亿元,投资完成率89.5%。

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2个(新建8个、续建4个),总投资14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8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复工9个、开复工率75%(新建项目8个,已开复工5个,开复工率62.5%;续建项目4个,全部复工,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16.8亿元、投资完成率7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活力大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承载着未来发展的项目,犹如 “星星之火”,点亮区域发展的蓝图,为全市、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 “大同力量”。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