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两圈一效应”擦亮白洋淀“水名片”——访河北雄安德荫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虎山

2025-10-17 15:26 中国发展网
污水治理 生态保护 河北白洋淀

摘要:通过前期水环境治理、水系搭建、低洼地带万亩荷花淀建设、刘李庄镇整体环境的提升,擦亮白洋淀“水名片”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杨 虹

小桥流水、荷花满园、鱼儿漫游……当看到这样的花园式景观,你能想到这是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然而在河北雄安区安新县刘李庄镇,就有这样的生活污水试点。白洋淀治水先锋、河北雄安德荫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虎山立足白洋淀,合理利用当地大量废弃的坑塘和密集的水网,建设景观式自然生态净化生活污水工艺来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两圈一效应”理念,即创造“水资源生态循环使用圈”,形成为农民实现创收的“旅游经济圈”,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优化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人居幸福指数,并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取得可观的效果。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所在的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和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2018年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白洋淀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据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介绍,截至2025年2月底,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8600亿元。白洋淀与正在建设的雄安新城相得益彰、水城共融,经过治污、补水、清淤疏浚,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这个华北最大淡水湖也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达到1988年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然而污水治理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农村水塘治理是防治水污染的一大难题。杨虎山采用生态塘工艺处理雄安区安新县刘李庄镇的生活污水,取得良好的效果。据介绍,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蓄水分解池、多功能滤渠和多功能自然生态塘,系统出水进入鱼塘。通过土壤、微生物、藻类、水生生物和水生动物的不同功能,吸收和处理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并且有效治理农村坑塘和河流的富氧化现象,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花园式景观。“通过新型工艺控制其富营养化的程度,并充分利用富营养化产生的大量藻类,创造‘水资源生态循环使用圈’;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充分被利用于渔业和农业,并且可以创造观赏性景观,发展乡村绿色旅游,形成为农民实现创收的‘旅游经济圈’;该工艺在净化污水和大气的同时,还对土壤有保护作用,为农村居民营造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杨虎山告诉记者。

通过该项工艺,生活污水在蓄水分解池中被稀释,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蓄水池的存在也稳定了进入多功能滤渠的流量,多功能滤渠拦截树叶、塑料袋等大块不溶于水的物质,避免生活垃圾进入后续系统,并在其中富集生长大量藻类,既吸收和降解污水中污染物质,又能够成为鱼塘的饲料来源,大量节约鱼塘的运行成本。

随后,生活污水进入种植有丰富水生植物的多功能自然生态塘中,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并吸收污水中游离态营养物质,在净化污水的同时,与水蚤等水生动物共同构造生态塘中的生态系统,系统运行的效率越高,污水处理的效果越佳。

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种植了大片荷花,能够大量吸收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物质。不仅如此,荷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使荷花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荷花的叶子可以做成特色产品——荷花茶,具有相当不错的市场价值,其副产品莲子和莲藕也具有药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杨虎山表示,用这种模式治理水塘的成本很低,几亩的小水塘只需要几万元,几百亩的较大水塘,也仅在几十万元左右。后期运营费用也较低,还可以靠种植荷花、莲藕、养鱼以及“卖水”——加工后的池塘水是很好的农业浇灌用水——来维持运营甚至盈利。整个治理过程,大概仅需要两个月左右。同时,由于形成了“荷塘月色”般的景观,也会吸引游客观赏自然风光,品尝鱼类美味,成为农家乐的新“业态”。

据不完全统计,仅白洋淀边的周边县,都有几百个这样急需治理的水塘,整个北方地区更是高达几万个。有关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地区管网不普及、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地区在努力寻求生态治理的方式,而安新县刘李庄试点的“两圈一效应”模式,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清华大学污水治理专家表示,这种模式从农村治理污染的现实出发,因地制宜,投入少、见效快、没有二次污染,使污水还原成达标水,值得推广。通过调整生物关系,完善生态链,以生态治生态,打造优质适宜的人居环境,并充分发扬两山精神,以污水为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新型产业。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河北省以太行山、燕山、坝上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重点,统筹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生态建设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54平方公里,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00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宝生曾表示,河北省将继续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转化路径,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调发展,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保值增值。

在白洋淀治水先锋杨虎山看来,既要做好“水”文章,又要改善“气”环境,还要保护“土”生态。通过核心处理区净化、水系循环万亩荷塘湿地等对水体的净化,为水生生物的栖息提供良好的水生环境,一方面提升淀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整体提升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前期水环境治理、水系搭建、低洼地带万亩荷花淀建设、刘李庄镇整体环境的提升,擦亮白洋淀“水名片”,将白洋淀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充分利用白洋淀荷、苇、草、鱼等自然资源,推进特色资源产业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白洋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壮大辖区各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以水为媒介、农文旅融合发展工程,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休闲产业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水环境治理根本出路在于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再造,实现生态环境的质量提升后,可以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选择,围绕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采用村企联合、镇企合作、农村合作社等多种形式来发展镇域经济,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杨虎山表示,同时由于红色教育基地的拓展和开发,也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证一个正确的方向,教育后代,为当地发展良性循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