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能源逐“绿”而行
摘要: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到安吉开展中期调研,高度肯定安吉县供电公司电助试点县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建设方案中17项涉电项目完成度已超90%。
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安吉县供电公司/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苗露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作为“中国白茶第一村”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在“电助一片叶子”方面,经历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用绿电的3次转变。
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安吉县“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验收之年。20年的久久为功,安吉县在农村能源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这场持久考验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安吉县从“两山”理念诞生地,涅槃重生为“两山”理念践行的引领者。
“两山”引领 电力先行
2005年,安吉县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3座,供电总容量75万千伏安,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拉闸限电现象时有发生。
安吉县“七山一水二分田”“缺煤少气无石油”,与此同时富水盈川、阳光丰沛、竹海千顷,发展水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据安吉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竺亮介绍,2025年安吉县已建成天荒坪、长龙山两个抽水蓄能电站,总容量390万千瓦,组成了亚洲最大抽水蓄能群落,其中天荒坪电站占地29公顷,年均为华东电网供电23.92亿千瓦时,不仅成为重要的电力调节枢纽,更凭借四季如画的景致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据了解,第三座龙王山抽水蓄能电站也在谋划中,建成后将对华东电网的稳定和绿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建设可再生能源多元供给,是农村能源革命解题的“密钥”。在安吉县天子湖镇,115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运,预计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5.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45万吨,相当于种植30余万棵乔木,对安吉县迎峰度夏期间负荷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也标志着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区的绿色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百万余亩竹林环绕的安吉竹产业带,被誉为“中国竹乡”,在竹产业兴旺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竹废料。该县围绕“以竹代煤、以竹代气”,因地制宜在孝丰镇建设生物质供热电厂,年处理废料达22万吨,发电量达7000余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22万吨,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到现在,安吉县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增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量比例分别达到30.2%和85%,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40.8%。”安吉县发展改革局能源科科长赵文林介绍,县域可再生能源均衡发展水平、整体推进进度等均位居全国首批15个试点县前列。
数智赋能 “碳”路前行
“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多年来,安吉县供电公司持续推动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和能源革命建设,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农村能源革命新模式。
安吉白茶名满天下,白茶产业作为安吉支柱产业之一,不仅承载着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更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为提升安吉白茶“一片叶子”的含“绿”量,安吉县供电公司创建“全电生产+光储稳供+绿电绿证”的白茶产业绿色用能新模式,实现了白茶全环节绿色生产。
“过去,一到产茶旺季,茶农主要依靠煤、柴等传统能源人工炒茶,炒茶效率低且品质不稳定。”在安吉县余村的“两山引领·碳路前行”主题馆里,讲解员李馨怡向记者介绍,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白茶生产特点,出台了电炒茶规范,以免设计费、零利润专变的“一免一零”模式,推动电炒茶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为了解决电炒茶季节性负荷激增、配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建成了六大集中电炒茶点,大幅提升了茶农用电可靠性和安全性。
李馨怡介绍,2025年为了进一步擦亮安吉白茶绿色品牌,当地政府与供电公司联合推出绿电炒茶专项行动,在白茶核心产区开展试点,首期已帮助“中国白茶第一村”黄杜村购买了272万千瓦时绿电,实现了电炒茶绿电全覆盖,配套设计发布了“绿电白茶”标志,为使用绿电的白茶贴上专属标识,“绿电让白茶更醇香”,增加了白茶低碳溢价,获得茶农、茶商高度认可。
安吉还是“椅业之乡”,全国每三把椅子就有一把出自安吉。为了帮助企业破解碳关税、绿色出海等难题,安吉创新推出了“碳效码3.0”。安吉县供电公司试点县专班负责人赵艳龙介绍:“我们主要是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服务,‘碳效码’能让一把椅子从生产到落地、从螺丝钉到包装纸的碳排放量一目了然,如同给产品办了‘碳护照’,大幅提升了产品在全球绿色贸易中的竞争力。”
如果说“碳效码”是面向企业的“绿色引擎”,那么数字化电力驿站则打通了服务民生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安吉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电力+社会区”服务驿站建设工作,有效提升了供电所数智化管理、运营和服务效率,助力打造“家门口”的供电服务体系。
在余村电力驿站,余山供电所副所长张靓对记者说:“我们联合省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电绿证交易,让余村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域绿电供应的乡村,助力35家民宿成为绿电民宿,余村成为零碳未来乡村。”当前,余村正开展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构建余村无人机智能巡检基地,实现余村配电网绿色高效、安全可靠、智能互联。
电力加持 激活共富
“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是安吉县探索共享机制的初心。在安吉,屋顶光伏板装点了寻常百姓家,让农民成了能源生产者,拓宽了增收“新路子”。安吉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雷江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全面铺开碳普惠服务,将企业与公众的减排行为进行量化、记录,而后利用交易变现、政策支持、商场奖励等消纳渠道实现其价值。“目前,公司已完成余村、大坑村居民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碳普惠’减排项目集中签约工作,老百姓通过发电卖电、碳普惠交易,每年户均可增收3000余元。”
今年4月,安吉县大功率交流充放电应用试点项目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将在鞍山站、递铺环卫所充电站落地试点V2G充电桩。V2G充电设施谷时充电、峰时放电,辅助电网削峰填谷,放电的收益还能给在此地充电的村民带来收入。
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到安吉开展中期调研,高度肯定安吉县供电公司电助试点县建设成果。截至目前,建设方案中17项涉电项目完成度已超90%。
在谈到安吉县已经落地或即将落地的项目时,竺亮的话很中肯:“我们做这些项目,不是为了因为建‘试点县’而建,我们正好是有这些项目要做,就把它结合进去。建这些项目是为了有利于地方发展,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