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万亿级销售总额,“6·18”购物节带动消费回暖

2020-06-23 08:1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618 提振消费 电商直播

摘要:“6·18”购物节最早发端于京东周年庆,而后逐步发展为类似天猫“双11”的商品低价促销活动,而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陆续加入,目前“6·18”已成为与“双11”齐名的全民全网购物节。

 “6·18”之后,小区门口的快件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6·18”之后,小区门口的快件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刘润

“6·18”年中购物节在上周落下帷幕,作为疫情以来第一场大型线上购物节,今年的“6·18”相较于往年更加引人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热情压抑已久,商家们纷纷希望抓住年中消费节的时机带动销量反弹。

“6·18”期间,天猫、京东、苏宁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交易纷纷创下新高,快递业的发展动能也进一步被释放,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折射出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万亿级别销售额

“6·18”购物节最早发端于京东周年庆,而后逐步发展为类似天猫“双11”的商品低价促销活动,而苏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也陆续加入,目前“6·18”已成为与“双11”齐名的全民全网购物节。

阿里巴巴宣布,今年天猫“6·18”的累计下单金额为6982亿元,创下新纪录。在天猫“6·18”期间,淘宝中小商家获得的订单,比去年同期多出了整整10亿单。

京东公布数据显示,6月1~18日,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为2692亿元,同比增长达33.6%。这是近4年来京东“6·18”期间下单金额同比增速最高的一次。

仅以天猫、京东两家数据合计,“6·18”销售金额已接近万亿级别。尽管没有公布“6·18”期间具体的成交数字,但苏宁、拼多多等平台也不甘落后。苏宁透露,6月18日当天,全渠道销售规模增长129%。拼多多则表示自5月25日以来,平台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9%。除了传统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也加入竞争。

苏宁曾承诺,要比某竞争对手的百亿补贴商品到手价更低。为此,苏宁启动了“J-10%”省钱计划,针对家电、手机、电脑、超市等品类,比京东百亿补贴商品到手价至少低10%。“欢迎友商来比价,买贵就赔”甚至成为苏宁的口号。

电商界的后起之秀拼多多也表现亮眼,不仅联合湖南卫视推出了“6·18超拼夜”晚会,邀请明星带货,现场还发放现金红包,吸引消费者下单。与此同时,拼多多的优惠力度也较往年巨幅增加,百亿补贴大幅加码,部分产品的补贴力度从销售价格的10%~20%提升至50%~60%。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表示:“我们的补贴不设上限,所售产品均为同品全网最低价,并且都是现货销售,没有定金和预售。”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本次“6·18”购物节承接了大量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消费需求,展现了线上消费较强的韧性,不仅维持正增长,并明显拉开与社会零售总额增速的差距,成为推动国内消费回暖的最大动力。

电商直播彰显优势

今年的6·18电商促销季,直播再次扛起大旗,实现线上零售场景的创新。与之前不同的是,除了职业主播,企业家、明星、KOL和县市长等不同身份的主播明显增多。

格力电器董明珠、娃哈哈宗庆后及携程梁建章等企业家也亲自上阵直播带货。6月18日,格力直播活动创下102.7亿元的销售记录,超越董明珠在6月1日直播时65.4亿元的成绩。目前,董明珠5场直播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78亿元。

网络直播的新型销售方式快速发展,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商品零售127384亿元,同比下降10.6%。但值得关注的是,前5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0176亿元,同比增长4.5%,比1~4月份提高了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3739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7.0%和14.9%。

网联平台数据显示,“6·18”期间直播带货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增长明显,同比增长280%和343%。作为消费模式创新的代表,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成为网络消费的重要支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零售已经成为消费增长重要动力。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亿人,较2018年底增长16.4%,占网民整体的78.6%。

直播电商不断拓展网络消费空间,截至3月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到2.65亿人,占网购用户的37.2%,占直播用户的47.3%。直播电商通过“内容种草”、实时互动的方式激活用户感性消费,提升购买转化率和用户体验。

物流企业脚步跟上

进入6月份以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1~1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6.78亿件,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同比增长48.66%。

在疫情影响下,如此之大的快递物流量,对各大快递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据了解,各大快递企业在总结今年购物节经验做法基础上,纷纷拿出不同应对方案,全力解决本次“6·18”带来的物流压力。

邮政、顺丰、中通、申通等企业增加和调配人力、车辆及航空运力等资源,圆通、韵达、百世、德邦等企业对分拨场地进行排查及设备升级维护,提升生产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本次“6·18”购物节下单的商品送货速度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甚至还比以往快了一些。记者在“6·18”当天下单的一笔订单商品从上海发货,在6月19日就送到了手上。

在电商平台日渐成熟的背景下,下沉市场成为网络消费重要增量市场。电商平台的下沉也带动了物流服务加速下沉,未来,三线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网购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将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