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大连“甘”泉喷涌和“开”创未来的成功秘籍

2021-01-21 08:3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为何两区能够上榜双创基地?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大连形成“甘”泉喷涌和“开”创未来磅礴的创业创新态势进行了深入探访。

 “十三五”期间,甘井子区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甘井子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十三五”期间,甘井子区先后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甘井子区发展改革局/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白雪

见习记者 | 施文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印发,在92个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中,大连市甘井子区(以下简称“甘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分别获精益创业类和融通创新类示范基地称号。继成功推荐高新区和大连化物所两个双创示范基地后,这也是大连市发展改革委推荐的地区再次成功获得示范基地称号。为何两区能够上榜双创基地?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大连形成“甘”泉喷涌和“开”创未来磅礴的创业创新态势进行了深入探访。

激发活力:甘区两大双创主体比翼齐飞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三五”期间,甘区加快培育创新创业发展新动能,加大创新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2.5%以上,出台了支持创新政策,制定了《甘井子区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规定》及五项实施细则、《甘井子区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席会议、新项目和新技术定期发布机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创新创业取得新的突破,2019年甘区入选中国创新百强区,全省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甘区政府还主动对接,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甘井子区科创中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成功打造两大双创主体,将甘区的产业、市场、资源优势和一流高校院所的创新、科技、人才优势结合起来,推动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要素的集聚,显著提升了地区双创水平。

据介绍,甘井子区科创中心注册性质为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则成立了运营公司——大连中科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全部实现市场化运营。甘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出台了《项目管理办法》《专家委员会工作细则》,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制定《孵化企业退出机制》等,在组织结构设置、日常运营管理、专职人员配置(特别是用人与薪酬)、工作支撑保障等方面,完全采用市场手段,突破了传统高校院所的体制束缚,极大激发了创新主体的活力。

甘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了区级营商环境局,在2019年全面推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的基础上,2020年又进一步提出打造优化营商环境2.0版本,制定《甘井子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和《甘井子区开展2020年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出台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9方面36条具体措施。

据了解,甘井子区科创中心一期工程立项后,短短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选址、签约、装修改造等工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50多家科创企业入驻。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推进二期工程建设,甘区政府将一座正在办公的机构大楼直接腾空给了科创企业,目前已入驻高科技创业团队70个。2018年,甘区政府为“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提供楼宇一栋,启用面积2400平方米并预留充足发展空间,于2018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成立大连中科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依托甘区和大连化物所的优势,研究院加快基地的项目招商和孵化,已入驻25个项目,孵化企业22个,同时引进各类人才,2019年入驻企业营收达6000万元以上;吸引一支天使基金入驻,募资规模1亿元。2019年10月,依托中科创新产研院申报的“大连化物所‘科学镓’众创空间”顺利获得备案,将进一步提升甘井子基地双创服务能力。

全链效能:甘区立体化品牌化双创平台形成

为支撑多层次双创平台建设,甘区打造“航母编队”。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说,一是以“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和“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为核心载体,打造“新型产学研研究院+综合性众创空间+功能型服务平台”的大型科创综合体。二是依托综合体向其他高校院所开放共享,引入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本地的大连海事大学2所部属高校、大连交通大学等8所省属高校参与科创中心运作,参加“大连市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创业大赛”等活动,协同开展双创工作。三是加大众创空间培育建设力度,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2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副省级10个)。

为打造立体化、品牌化双创平台形成,甘区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连理工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会等重大科技活动。每年依托各双创平台举办“甘井子区科技惠农产业研讨会”“工商联青年企业家项目路演比赛”等各类双创活动20余场。2019年12月,“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联合中国科学院联想学院共同举办“中科院联想学院-大连化物所CEO实训班”,首期班以“融资实训”为主题,邀请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及联想学院多位资深导师来到大连,以主旨演讲、案例教学、经验分享、路演点评等方式,帮助学员扩大视野、更新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融入资源共享平台。大连市科技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区域龙头企业、投资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以及大连化物所持股企业的高管和代表70余人参加培训。2020年,“大连化物所甘井子‘科学镓’双创基地”举办系列公益培训,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区域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业大赛、科技政策、税务政策等各类培训近10场,有效提升了区域的双创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甘井子区科创中心”作为“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的承载平台,同时也对大连其他高校校友开放共享。吸引全球校友在甘区创业、就业,吸引教授科技成果在甘区转化落地,整合政、产、学、研、金、介、贸等各界资源,打造以校友为主体的开放、包容、融合的创新创业社区,构建高水平、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体系。

据悉,近三年来,全区举办大连市甘区首届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大连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会”等创新创业促进交流活动,评选甘区“十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十大技术创新带头人”“十大甘井子工匠”,提高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017年以来,甘区投入3.32亿元支持创新创业。近三年,吸纳或带动重点人群年平均就业人数21900人;新增企业数量年均增速1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1个,提前一年完成3年倍增计划;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5个,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6家企业主持参与制定1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十三五”期间新增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2个,累计在孵化企业1100余个,扶持创业带头人421人,创业就业5057人。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68件,万人发明专利有效拥有量达到15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8747件,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14家,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27家。

发挥优势:开发区融通创新跃上新台阶

在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大连地区和东三省高技术产业最集中、创新市场最活跃、资源效率最高的优势,支持大中企业和各类双创主体与经济相结合,引领形成体系化融合创新格局。开发区将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将融通创新作为重要中心工作,推进开发区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跃上新台阶。

据了解,该开发区出台了《大连开发区加强孵化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方案》等5项政策及“1+13”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部门,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和手段,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各创新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交新项目和新技术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机制,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化嫁接,实现市场和产业双驱动“双创”工作机制。

该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开发区有高技术企业448家,各类产学研融合双创平台227个,其中省级以上平台共计88个(国家级22个,省级66个),占总量的38.8%。”在高端数控机床、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行业和领域,与大连化物所、清华大学、中广核电、大连理工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推进开发区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以大连光洋科技集团为代表的15家典型企业,近三年产学研年平均项目数量为153项,产学研合作年平均金额为2.16亿元,满足国家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融通创新方向基本量化指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还初步形成了科技金融赋能企业成长的有效机制,并先后出台《双创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建设了开发区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开展多场银企对接会,组织区内30余家金融机构与400余家企业对接,达成80亿元的协作协议。3年累计为75家企业发放风险贷款7.98亿元。开发区现有上市企业共6家,上新三板企业共18家。

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疫情期间,开发区金融机构全力帮扶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运用各类贷款提供资金支持238.9亿元,平均利率比上年末低0.49个百分点。

“五个落实”:按下开发区双创建设“快进键”

在双创基地建设上,开发区实施“五个落实”,即机制落实、组织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以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筑牢基础、优化生态、增强活力;打造融通创新知识共享平台;塑造有利于融通创新的创新文化,使开发区的融通创新工作在服务于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各类服务机构、产学研研发平台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谈到开发区主导产业在大连地区、东北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总量、质量和开放优势,上述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开展以“高质量”为特征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实施“硬科技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大企业平台化”三大计划,着力打造科技型企业生态群落。针对开发区产业优势,加快搭建布局一批高质量创新研发平台,强化科技资源分享、技术攻关、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以及产学研合作,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专业化众创空间三大平台。基于开发区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人才储备推动产业建设,突出优秀双创人才、企业家队伍、高水平技术人才培育,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以建设人才强区带动产业振兴。

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特色,开发区还增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服务和场景供给,助力双创资源融通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构建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区域双创生态环境。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着眼于开放交叉和前沿科技,开发区立足高校、企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力促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积极搭建面向海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设,加强院地技术成果转移合作,落实孵化器管理办法,打造双创升级建设。例如,目前镨华聚创已与德国高校、创业机构建立了国际化高端链接。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