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陕西安康岚皋乡村振兴新巨变

2021-07-14 09:20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扶贫产业 脱贫产业

摘要:村集体产生收益后,按照集体25%、承包人75%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集体25%的收益按照管理人员5%、集体成员6%、集体提留14%的比例进行分配。

候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苟俊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岚皋县紧抓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立足全局,着眼长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动力,为岚皋县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奋力实现后发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贫困发生率由“十二五”末的29.8%降至1.06%,2020年2月份,岚皋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为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岚皋县东坪村、榨溪村、天坪村、五一村,深入了解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新模式。

 图为东坪村茶叶加工厂。岚皋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图为东坪村茶叶加工厂。岚皋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图为东坪村村民分红现场。岚皋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图为东坪村村民分红现场。岚皋县乡村振兴局/供图

近年来,岚皋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人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收取固定收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反租倒包”四种典型模式,在集体和成员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全县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并带动魔芋、猕猴桃、茶叶、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盘活废旧矿区,壮大集体经济——东坪村“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模式

东坪村过去靠“煤炭资源”维持运转,如今成立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重组了绿升源公司,通过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形成了“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发展模式,带动东坪村脱离废旧矿区的萧条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东坪村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实现强村富民的成功案例。

2011年以前,东坪村的群众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足不出村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自2011年开展煤矿治理起,东坪村煤矿全部停产,群众等、靠、要思想越来越严重,村容风貌脏乱差,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面对困境,经村党支部多次研究,2018年,东坪村利用废旧矿区建设生产车间和办公用房,成功创建了岚皋县绿升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2019年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绿升源公司进行重组,形成了“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发展模式。在积极争取到县级发展壮大集体资金100万元后,为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等制约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难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东坪村按照“集体商议定方向,公司管理抓经营,农户参与搞生产”的方式,采取开展公司重组,实现集体控股、完善组织架构,聘请专人管理、完善利润分配,建立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变革措施,重塑经营管理架构,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眼下,东坪村集体经济经过两年的发展,已建成1000平方米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处、自动化茶叶生产线两条(绿茶、红茶);1000平方米标准化农副产品加工厂一处,自动化农产品加工线一条;茶叶园区200亩;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10人,累计劳务用工2000余人次。2020年茶叶及农副产品销售营业额达到150余万元,实现利润42万元,通过订单收购、劳务用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带动东坪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瞄准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榨溪村“集体经济+能人带动”模式

走进榨溪村,深灰色的墙瓦、雪白的墙体,在山水掩映下一排排新建的移民搬迁安置房格外引人注目。榨溪村原是岚皋县的深度贫困村,也是安康市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发展创新试点村。面对村内缺少特色主导产业、集体经济“空壳”的发展困境,2018年成立榨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村集体紧抓陕西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的机遇,依托宏态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明确了“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统一订单收购、集体群众共富”的发展思路。

在选定猕猴桃作为主导产业后,榨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脱贫攻坚工作队先后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研究探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集思广益为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谋路子、想办法,最终从引领、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入手,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发展不足、经营管理不规范、集体成员积极性不高、后期管护乏力等困境。一是“带头人”示范引领,探索生产种植经验。为坚定群众对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信心,村支部书记率先开展个人试种,取得成功后又牵头成立了宏态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种植经验,为村集体发展猕猴桃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创新成员入股方式,预留后续发展资金。争取到县级发展壮大集体资金180万元后,村集体并没有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流转费和劳务用工费,而是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了土地入股、劳务入股合同,减少集体投入现金支出5万余元,为产业后续发展、管理奠定了基础。三是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初加工发展。目前,榨溪村利用园区猕猴桃和指定水源酿造的猕猴桃酒已经取得了富硒认证,并计划建设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用于猕猴桃果酒生产,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在创新发展模式的引领下,全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园区1500亩,其中集体发展猕猴桃产业园区500亩,形成了“集体经济+能人带动”发展模式,充分调动了集体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全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树立了“新样本”。榨溪村也迎来了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蓬勃发展、民风日渐向上的可喜变化。

深化三产融合,壮大集体经济——天坪村“集体经济+投资收取固定收益”模式

四季镇天坪村,从基础薄弱的“空壳”小山村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旅游网红地”;从依托土地靠天吃饭到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家门口增收,天坪村通过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步步走向小康之路。

天坪村作为先后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旅游扶贫示范村、全省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四个国字号荣誉的村子,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旅游资源丰富。2017年,天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借助“巴山样子·杨家院子”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入股到合作社内的土地林地资源、乡村旅游资产、各类帮扶资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开展特色种植、投资企业、置办实体、光伏发电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使集体经济资产从接近“空壳”跃升到1800万元。

近年来,天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支部引领、企业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各方资源与村集体对接,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多点支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了农业多重功能开发、农村多重价值利用、农民多重身份转换,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加快推进种植加工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天坪村积极采取行动。一是“放水养鱼”激发活力。利用省级帮扶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和岚皋县财政局共同支持产业发展资金50万元,大力发展神仙树种植、加工产业,将神仙树种植基地打造成集休闲、观光、体验、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二是“借鸡下蛋”共谋发展。将80万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资金和1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本镇企业嘉瑞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按每年6%的标准提取固定分红。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还通过签订蔬菜订单协议带动农户实现增收。三是“筑巢引凤”盘活资产。利用68万元“三变”资金建成200平方米非遗作坊小院,用于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助力“巴山样子·杨家院子”景区提升游客体验度。四是“阳光经济”精准“造血”。利用扶贫专项资金121万元,建成151千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发电近12万度,“阳光收益”成为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来源。目前,该村集体已建成神仙树园区500亩;投资入股嘉瑞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收益10.8万元;投资光伏电站项目每年可获得稳定收益4万元左右;投资建成的非遗作坊小院完成对外招租后,预计每年可获得租金收益8万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并进。天坪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借助其特有的地理优势和自然风光发展经济,为全县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示范和引领。

破解管理难题,壮大集体经济——五一村“集体经济+反租倒包”模式

五一村位于岚皋县民主镇以北2公里处。2015年,村主要干部到四川林江考察红心猕猴桃后购回苗子4万株,开始整村推进猕猴桃种植,但是由于技术没有跟上,农户栽植管理技术欠缺,到2017年仅剩了不足100亩。

2018年,五一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吸取失败经验,转变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思路,在后期产业管护中创新管理方式。一是实行“1+5+7”管理架构,尝试推行管护责任“反租倒包”法,有效破解了中长线产业管理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难题,形成了“集体经济+反租倒包”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了集体成员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为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统分有机结合,明确集体和个人责任。村集体负责统一规划管理基地、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承包人与村集体签订猕猴桃后期管护合同,根据自己能力和意愿选择经营管理园区面积,并按照村集体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管护,后期管护好坏直接与个人利益挂钩,实现能者多得、多劳多得。三是制定管理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五一村集体将30亩基地作为标准试验园,按照集体统一标准核算劳务、肥料等成本,制定后期管理投入和产出的标准,通过对比承包人的管护效果,最终核算承包人的净利润。村集体产生收益后,按照集体25%、承包人75%的比例进行分配,其中集体25%的收益按照管理人员5%、集体成员6%、集体提留14%的比例进行分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财政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3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80万元,目前已建成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50亩,带动全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园区200亩、5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猕猴桃产业也成为五一村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通过在管理制度上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