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山东援藏:多举措促进四个转变,聚共识增强民族融合

2022-10-13 11:0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乡村振兴

摘要:援藏工作要把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烦心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让有限的援助资金花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

李秋生

对口支援西藏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重大战略,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肩扛责任担当,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深入贯彻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梳理经验做法,以更新的支援理念、更活的援助方式、更高的工作标准,提升援藏工作综合效益。

善谋润物无声的大事,促进由“重显绩”向“重潜绩”转变。深悟对口援藏工作的重要内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援藏工作都要赋予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注重做好当前的显绩工程,又注重长远发展的潜绩工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积极搭建全方位、多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进各层级广泛结对交流,建立参观见学、实习实训、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丰富活动内容形式,开展党史、国情、励志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交流对象下沉,组织高校毕业生、青少年、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爱国宗教人士等到东部地区参观交流,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从而鼓舞斗志,激发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善为夯实基础的要事,促进由“重输血”向“重造血”转变。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艰苦,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千方百计认真解决。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人才成长的激励措施,营造“当地人才要扎根、进去人才要留住、柔性人才要常去”的环境氛围。深化“组团式”援藏效能,采取“专家带团队”“师傅带徒弟”和“一带一”“一带多”等培训方式,全链条、全过程培养人才,拓展“小组团式”援助领域,实现产业领域、关键行业、急需专业人才援助全覆盖。加大柔性人才支援力度,以更灵活的方式,选派思想素质好、吃苦精神强、业务技术高、工作作风实的人才参加援藏工作。发挥远程医疗、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信息化手段的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共用共享,增强“造血”功能,培养一批留得住、能干事、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善做雪中送炭的实事,促进由“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西藏产业基础薄弱,人口密度低,市场容量小,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既要千方百计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鼓起群众的“口袋”,也要帮助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让“脑袋”富起来。要以适合的产业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促就业为导向,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要大力发展“少而优”“小而精”的畜牧养殖、蔬菜种植、高原旅游、民族手工业加工等特色产业,在助力产业发展的同时吸纳就业。要大力支持发展清洁能源、边贸物流、高原生物等新的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支柱。要拓宽市场援藏途径,发挥支援省(市)市场容量大、消费水平高、销售渠道广的优势,帮助西藏提升产品品质、培育品牌、扩大销量,促进产业发展和思想观念转变,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才有今天的新西藏,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善成汇聚民意的难事,促进由“单要素”向“广受益”转变。当前,西藏各项民生事业仍然相对滞后,教育、医疗、基层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农牧区与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十分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任务艰巨繁重。援藏工作要把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难事、烦心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让有限的援助资金花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多干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普遍受益、持久受益的“暖心工程”,解决上好学、看好病、养好老、走好路、住好房、饮好水的实事难事,真正“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暖到老百姓的心窝里,让各族群众切身体会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真正做到精准援助、精细援助。

(作者系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