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武宿零碳机场成为国家示范项目
摘要:该项目竣工后,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达约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每年削减碳排放约12万吨。
中国发展网讯 苗锋 记者郭建军报道 近日,山西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立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竣工后,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可达约1亿千瓦时,这相当于每年削减碳排放约12万吨。
经过项目单位申报、第三方评审等流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其中包含山西省的两个项目。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运用光储直柔技术、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技术、能碳智慧管理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构建109兆瓦光伏发电系统、200个车网互动充电桩、17兆瓦时储能电站、中深层地热供热供冷和综合能源站,并配套建设智慧运营管控平台。项目建成之后,碳能够满足约100万平方米建筑的供热需求、70万平方米建筑的供冷需求,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约为1亿千瓦时,等同于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对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支持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各市、各有关部门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对示范项目予以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示范项目建设。这一项目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山西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全国机场建设转型的一种积极引领。
从地方发展来看,武宿零碳机场项目将对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在能源利用方面,它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有助于优化山西的能源结构。山西作为传统的能源大省,一直面临着能源转型的巨大压力。此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山西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积累更多经验,为其他领域的绿色转型提供借鉴。其次,在环境效益上,每年削减12万吨碳排放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对于改善山西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从机场运营角度而言,这也是一次创新与突破。光储直柔技术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机场的能源自给率。109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仿佛为机场披上了一件巨大的“能量铠甲”,无论在白天的日常运营还是应对突发的能源需求状况下,都能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而200个车网互动充电桩的建设,不仅方便了电动车辆在机场的使用,更是顺应了如今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提升机场的现代化设施水平与服务能力。
对于社会资本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投资领域。国家和地方的支持政策为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提供了诸多保障。一方面,有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支持,虽然单个项目支持资金原则上不超过1亿元,但这也是对项目的一种强力背书。另一方面,各市各部门还会通过各种渠道予以支持,金融机构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这意味着社会资本进入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也能在绿色产业发展的大浪潮中分得一杯羹。随着项目的推进,更多的企业可能会看到其中的商机,进一步推动整个零碳机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
在全国范围内,武宿零碳机场将成为一个示范模板。其他地区的机场在规划建设或者升级改造的时候,可以参考武宿机场的模式。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整个民航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更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行业向零碳的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