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五通桥区:以三大战略破题,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摘要:五通桥区委书记陈林强围绕 “锚定‘双千亿’目标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题,分享了这座千年古邑的破题之道——以 “工业强区、城市更新、文化赋能” 三大战略为笔,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国发展网讯 “五通桥区经济总量三年内连跨 300 亿元、400 亿元两个百亿元台阶,2021—2022 年度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2023 年度再获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县殊荣。”2025 年 5 月 15 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 “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五通桥专场现场,五通桥区委书记陈林强围绕 “锚定‘双千亿’目标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题,分享了这座千年古邑的破题之道——以 “工业强区、城市更新、文化赋能” 三大战略为笔,奋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据悉,地处岷江之滨、峨眉山下的五通桥,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这座因盐成邑、以桥得名的城市,素有 “小西湖” 的美誉,千年盐业文明与百年工业经济在此交织出独特韵味。这里不仅是 “侯氏碱法” 的诞生地,更已蝶变为 “中国绿色硅谷” 核心区,见证着时代的沧桑巨变。
陈林强说,回溯历史长河,公元前 256 年蜀守李冰凿开中国西南第一口盐井,自此,盐业文明便与五通桥血脉相连。从明清时期繁盛一时的 “犍乐盐场”,到民族盐化工业发轫的 “新塘沽”;从经济体制改革浪潮中崛起的西南第一家上市公司 “川盐化”,到如今蓬勃发展的晶硅光伏、绿色化工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五通桥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盐业进化史,更是一部开放包容的工业奋斗史。近年来,五通桥区紧扣三大战略,全力做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
一是在工业强区战略的指引下,五通桥解锁千亿产业密码。2016 年,在一片荒芜之地,“中国绿色硅谷” 核心区建设的第一根桩基轰然打下。历经十年砥砺奋进,全球十强晶硅光伏企业半数在此扎根落户,这里的高纯晶硅产能与品质始终稳居全球第一方阵。不仅如此,五通桥在绿色化工领域同样成绩斐然:15 万吨双甘膦年供应量傲居世界首位,20 万吨草甘膦年产能位列世界第三、全国第二,2.9 万吨稀土应用及 1.35 万吨稀土萃取分离产能也位居全球前列。2024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777 亿元,工业强区的根基愈发坚实。
二是城市更新战略为五通桥注入全新活力。该区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累计投入 55 亿元,秉持 “高标准、高品质、高品位” 理念,有序推进五通大道、菩提山公园、滨水生态走廊等 200 余个城市更新项目。以 “四公一农” 建设提升为着力点,精心打造 147 个民生项目,全方位推动城市空间、产业、文化、治理、生态 “五新更生”,全力朝着千里岷江第一岛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是文化赋能战略让五通桥的历史底蕴焕发新生。秉持 “保护第一、合理利用、永续传承” 原则,五通桥区统筹推进 “两街两厂两镇” 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如今,博物馆、美术馆即将竣工落成,13 件根书艺术作品更是被中国国家版本馆珍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端午,第 22 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将盛大启幕。届时,八方来客不仅能品尝鲜香四溢的 “嘉阳河帮菜”,还能观赏激情澎湃的 “川派龙舟” 竞渡小西湖,沉浸式感受这座千年水乡古镇的独特魅力。(何广丙)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