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赋能,广州已统筹完成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73个
摘要: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周边街区,通过优化街道慢行环境,带动街区环境的整体提升,拓宽奥体南路人行道,将奥体路街角空间改造为全宽式放坡,营造舒适安全的慢行体验。
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记者皮泽红报道 6月10日 ,在广州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城投集团李滋新副总经理表示, 广州城投集团聚焦一江两岸三带区域优化功能、提升品质,重点实施珠江两岸、新中轴线等重要区域夜景灯光品质提升,广州塔—金融城区域新建码头和游船。
据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越来越近,广州赛区筹备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州紧紧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理念,借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高标准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展现广州风采,擦亮广州城市品牌。
广州成立城市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各区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协同发力,聚焦“办赛”核心、“会客”关键、“门户”重点、“活力”指向、“绿色”底色等,以全市城市品质提升计划为引领,建立部门协同的高效工作机制和专家领衔的技术创新机制,统筹推进道路、园林、河道、街区、照明、市容、美丽乡村等8类共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目前已完成173个项目,其余项目预计于8月31日前完工,悉心打造“匠心工程”,焕新城市面貌,让城市宜居宜游水平再跃升,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
打造精致街区,塑活力共享圈
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理念,广州将赛事办到群众身边,围绕赛事场馆周边,明确40项要素设计指引,推进30个场馆周边17个精致街区建设,有效拓展更多可供市民游客活动、休闲的城市共享活力带,营造“生活处处皆体育”的大众全运场景。目前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馆、广州体育学院、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山体育中心、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周边的7个街区已完成建设。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周边街区,通过优化街道慢行环境,带动街区环境的整体提升,拓宽奥体南路人行道,将奥体路街角空间改造为全宽式放坡,营造舒适安全的慢行体验。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及周边街区贯通“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历史轴线,提升英雄广场品质,精心打造林下活力带、休闲共享平台等开放式社区休憩空间,在较场东路植入非机动车停车区,同步升级无障碍设施、改善功能照明、优化绿化景观,实现空间品质与功能双提升。
天河体育中心外部东北角、西北角通过拆围透绿,打开街角空间,植入健身、休憩等设施,铺设慢行步道,解决功能单一等问题,打造环天体公园带。同时通过盲道、减小转弯半径、交通岛等设计,实现场地主要出入口与周边公交站、地铁站无障碍设施的无缝衔接,构建安全连续的无障碍体系。
升级“城市客厅”,展城市风貌窗
融合广州城脉、文脉、商脉,改造提升广州塔周边、珠江两岸等城市“客厅”。衔接延伸广州塔这一城市地标,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的地标商业综合体广州塔南广场,构建城市景观、商业街区、都市休闲融为一体的创意生活体验场景。
珠江两岸片区改造提升珠江慢跑环重要节点之一——二沙岛桥下空间,通过新建跑步道,有效衔接桥两端斑马线,实现跑步通道的全程贯通,打造绿意流动、动线清晰、宜跑宜憩的滨水慢生活空间,优化提升了市民日常运动与休闲的体验;同时三个集寄存、充电、阅读、轻餐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服务驿站已建成投入使用。
黄埔涌、海珠涌步行桥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进一步缝合珠江碧道系统,强化两岸休闲空间融合。统筹“水、岸、船、桥、楼”等夜景照明要素,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等7位全国知名专家把关定向,有序推进珠江两岸、新中轴等重要区域夜景灯光品质提升项目,结合珠江夜游光影文旅,创新演绎本土文化,打造广州夜景城市IP。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