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绿色福祉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
摘要:下一步,广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人民城市”目标,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
中国发展网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7月22日召开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 美丽广州建设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在绿美生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比较关心的是,这些建设成果如何转化为生活品质的提升?广州如何保障绿美建设的可持续性?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阮琳 表示,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不仅致力于筑牢生态本底,更注重将绿色福祉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生活。下面,我重点围绕“惠民共享”和“长效保障”两个方面作介绍:
第一个方面,绿美成果,直抵人心:让市民生活品质“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
绿美广州建设核心目标就是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系统构建了“城园融合”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全市建成了 1516个各类公园,542.8公里森林步道、近4000公里绿道,编织成“一万公里慢行游憩空间”,这些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标配”。
推动“生态+”深度融合,打造丰富多元的绿色生活场景,引入全地形运动公园、山地自行车赛等新业态,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户外运动的激情。
激活乡村文旅产业。莲麻小镇、天人山水、增城永宁的古树群落,这些家喻户晓的“绿美点”不仅保护了生态,更成为承载乡愁、体验文化的热门目的地,直接带动周边乡村旅游收入显著增长。
我们还创新推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设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基金”,倡议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兴绿、积极植绿、自觉护绿,积极参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绿美新格局。
第二个方面,着眼长远,系统发力:筑牢绿美广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我们构建起制度、产业、科技、区域协同“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一是制度保障“硬约束”: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责任,2024年林长制考核全省第一并获得国家激励表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是产业驱动“强引擎”:推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将林业与旅游、康养、自然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高标准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世界珍稀温泉森林康养目的地建设,培育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6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4家,2024年林业总产值达1519亿元。
三是科技赋能“精管理”:深化“1+4+N”数字平台,落地10余个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对生态资源的精准监测、智能预警和高效管理,提升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是区域协同“大格局”:深化广惠生态共保共治机制,推动“生态共治、旅游共建”,构建“协两环、汇三江、融城乡”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下一步,广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人民城市”目标,围绕“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