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利川茶产业有了“信用身份证” 53家茶企结盟共筑诚信防线

2025-07-28 11:46 中国发展网 廖亮 秦卫飞 彭晓梅 徐驰

摘要:当天,利川市茶产业信用同盟正式成立,53家茶企代表共同签署信用承诺书,用一场庄重的仪式,为这座“中国名茶之乡”的绿色产业,系上了一道“诚信安全带”。

中国发展网讯 7月22日,利川市传媒中心会议厅里掌声不断。21家茶企负责人从市领导手中接过“诚信茶企”牌匾,红底金字的牌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当天,利川市茶产业信用同盟正式成立,53家茶企代表共同签署信用承诺书,用一场庄重的仪式,为这座“中国名茶之乡”的绿色产业,系上了一道“诚信安全带”。

一张“茶信码”管到底:从茶园到茶杯的信用闭环

“扫描这个二维码,茶叶的农残检测报告、生产流程、企业信用等级全看得见。”湖北飞强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产品包装上的“茶信码”介绍。作为首批“诚信茶企”,他们的信用评级连续三个季度保持A级,这让其“利川红”茶叶在武汉、重庆等地的订单量增长了20%。

这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利川市首创的茶产业信用合规管理体系。“我们梳理出农药使用、标签标识、质量检测等36类风险点,就像给茶企列出了‘诚信清单’。”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解释道。目前,全市850家茶企全部纳入“茶信码”数字化评级体系,从茶园管理到终端销售,每个环节的数据都实时上传,信用等级每月更新,动态监管让“问题茶叶”无处遁形。

更让茶企点赞的是“一码通办”的便利。湖北硒楚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手机演示:“以前贷款要跑好几趟,现在凭‘茶信码’的A级评级,银行直接给了500万元信用贷款,还享受利率优惠。”这枚信用“身份证”,已悄然打通金融、政务服务通道,让诚信企业在政策扶持、市场拓展中“一路绿灯”。

53家企业结盟: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守诺”

“承诺不使用违禁农药,承诺不虚假宣传,承诺明码标价……”信用同盟成立仪式上,53家茶企代表齐声宣读承诺书,声音铿锵有力。这份承诺并非空文——同盟内建立了“红黑榜”制度,一旦发现企业失信,不仅会被移出同盟,还将面临行业联合惩戒。

“以前最怕个别企业以次充好,坏了利川茶叶的名声。”从事茶叶生意15年的老茶人感慨,现在有了同盟,企业间相互监督,市茶产业协会还定期组织培训,上周刚邀请湖北省市场监管局专家来讲授《信用合规管理实务》,“大家都明白,只有守住诚信底线,产业才能走得远。”

中国经济信息社分析师在培训中提到的数据,让在场茶企深受触动:“消费者对‘诚信认证’产品的支付意愿高出普通产品30%。”这让利川市硒源茶业有限公司坚定了信心,他们当场决定追加200万元投入,升级质量追溯系统,“信用也是生产力,这笔投入值!”

标准先行: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规矩

此次发布的《茶产业信用合规管理指引》团体标准,被业内称为利川茶叶的“诚信字典”。从鲜叶收购的质量标准,到包装上的文字规范;从销售人员的话术要求,到售后纠纷的处理流程,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有了标准,我们知道该往哪使劲了。”利川市团堡镇一家小型茶企负责人说,以前总担心无意中违规,现在对照标准一条条查,心里踏实多了。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标准实施半年来,全市茶叶抽检合格率从92%提升至98.6%,投诉量下降了40%。

作为湖北省信用合规管理试点,利川的探索为全省茶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我们不仅要让茶叶‘绿’起来,更要让信用‘亮’起来。”利川市副市长表示,下一步将把“茶信码”与旅游、电商深度融合,让游客扫码就能了解茶叶故事,让诚信成为利川茶叶最亮眼的“名片”。

仪式结束时,窗外的茶园正沐浴在阳光下。这21块“诚信茶企”牌匾,53份沉甸甸的承诺书,850个动态更新的“茶信码”,正共同编织起一张守护利川茶产业的信用网,让这片土地上的茶香,飘得更纯、更远。(廖亮  秦卫飞  彭晓梅  徐驰)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