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拼”出经济发展“绵阳速度”
摘要: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外贸进出口5190.9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6.3%。
中国发展网讯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外贸进出口5190.9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八,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3156.2亿元,同比增长8.2%;进口2034.7亿元,同比增长3.4%。上半年首次在历史同期突破5000亿元,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7月24日至25日,记者跟随四川省组织的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亮点工作集中采访(北线),对绵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采访,深深地触摸到了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在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绵阳速度”。
在绵阳同立国际汽车城,记者感受到了绵阳电动汽车的火热消费势头。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政府消费的补贴,相对于燃油汽车的费用节省,二三十万的家用汽车相当抢手。
据了解,去年以来,绵阳市商务系统坚持把消费品以旧换新摆在提振消费工作的突出位置,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今年7月22日,共申领以旧换新补贴超45万笔,申领补贴金额6.7亿元,拉动消费87亿元,其中汽车报废补贴申领6047笔,补贴金额1.05亿元,拉动消费6.45亿元;汽车置换更新1.48万笔,补贴金额1.79亿元,拉动消费30.2亿元;市级一季度汽车消费补贴申领9008笔,申领金额2665.4万元,拉动消费23.98亿元;第二轮汽车消费补贴申领4979笔,补贴金额1846.3万元,拉动消费11.65亿元。
在绵阳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记者看见,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一栋建筑的装饰装修及园区内景观绿化和机电施工等工作。该项目以中国(绵阳)科技城航空与燃机产业园为重要载体,航空、燃机融合应用为牵引,以培育发展高端合金材料、关键零部件、飞行器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制造等为重点,加快推动航空与燃机产业建圈强链。“截至目前,入驻团队60余家,已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9.2亿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30年,我们将实现园区入驻企业90家,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建成具有影响力的航空与燃机产业基地,打造一流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产业集群。
近年来,绵阳市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纳入市委“587”产业体系以来,组建专班、高位推动,产业覆盖材料、整机生产、关键零部件等各环节,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入选四川省产业新赛道。规模已实现“零”到“链”突破,正在从“链”到“群”跃升。
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是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上下游产业链集群的承载主体,占地76亩,总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拟构建“一基两院四中心”的产业架构,即一支10亿规模的产业基金、两个核心研究院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四中心(特殊机器人研发中心、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中心、机器人展示交易中心)。
记者走进园区企业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看见各型机器人琳琅满目,其商用清洁机器人的研发及制造更是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
成立于2023年的四川它人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商用机器人研发生产领域的佼佼者。2024年11月18日,首批4台商用清洁机器人经绵阳海关查检合格后出口美国。2025年,公司成功签订一笔约360万美金出口美国的订单,涉及200台商用清洁机器人,采购产品涵盖四个不同型号,可应用于无人工厂、机场、物业、医院、停车场等多个场景。
据了解,下一步,绵阳市将锚定目标、紧盯前沿,围绕平台建设、主体培育、市场推广等方面聚力攻坚,确保今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300 亿元、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 30 亿元。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绵阳速度,未来势不可挡。 (何广丙 蒋良明)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