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将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
摘要:南充市副市长文勇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把“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为“五区建设”之一,把“文旅兴市”作为“五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发展网讯 7月3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围绕“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介绍,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颖,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平,阆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唐硕,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赟,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答记者问。
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位于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区位特殊,交通便利,是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和省委省政府培育的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生态文化和春节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充市副市长文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南充市副市长文勇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以来,就把文旅产业纳入“1558”工作思路进行总体部署,把“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作为“五区建设”之一,把“文旅兴市”作为“五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这既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也是南充面临的发展机遇。”文勇说,为此,南充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专题研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着力打造独具古城风韵、彰显将帅风范、蕴含丝路风情、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决策部署在南充落地见效。
南充城市风光
南充市如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对此,文勇用“12345”进行了概括介绍。
“1”就是“一条主线”。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决策部署”这一条主线。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思路和举措,既全面承接中省部署,又因地制宜抓好落实,结合南充实际,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就是“两个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这“两步走”目标,符合中省精神、顺应发展趋势、契合南充实际,是一个时间上渐次推进、内涵上逐步升维、工作上有序拓展的演进过程。
“3”就是“三个转变”。一是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南充外揽山水之秀丽、内得人文之繁盛,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资源大市,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2个国家5A级景区和3个天府旅游名县。南充将坚持以用好资源为依托,全力打通“资源—产业—效益”转化链条,加速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二是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着眼以人间文旅、人情文旅、人性文旅为主需求的情绪价值追求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推动传统业态与现代生活融合,加快培育更具丰富情感体验和心灵触动的文旅业态。三是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
“4”就是“四张”品牌。南充凝练了四个文旅核心品牌,一是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阆中古城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巴郡阆中人落下闳制定《太初历》,让春节有了“中国时间”,阆中因此成为春节文化的源头,被称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二是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南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等革命先辈。为此,提出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让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在巴蜀大地代代相传。三是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南充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被授予“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称号。四是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
“5”就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二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三是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四是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五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高寒)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