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首次实施“双贴息” 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摘要:此次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荆文娜
近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8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两年,我们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这次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就是具体的措施之一。”
廖岷介绍,此次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供需两端发力,财政金融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发布会上,廖岷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做了详细解释。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廖岷强调,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这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对于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廖岷解释,从消费结构看,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具有较大增长潜力,为了释放这一潜力,需要有更高品质的供给。“因此,我们同步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廖岷进一步介绍,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这两项政策到期后,我们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以及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廖岷表示,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让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结合产生“撬动效应”
对于在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被看作是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这种描述非常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两项贴息政策从惠民、利民出发,突出人民性和普惠性。”廖岷介绍,此次政策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贴方式更精准。与以往补贴政策主要支持投资端和供给端不同,这次中央财政会同相关部门,从消费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力求实实在在地惠及千家万户,且重点是消费领域。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打破了以往对整笔贷款贴息的惯例,精准地支持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真正惠及有消费意愿的借款人;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则精准用于改善相关主体经营状况,为了提升其服务消费水平,在操作上,贷款经办机构按期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应该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让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主体能够及时享受政策红利,同时不增加任何额外的操作环节。
支持消费力度更大。与以往财政直接补贴相比,此次两项贴息政策通过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费领域,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的活力。廖岷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元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又或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这是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结合产生“撬动效应”的体现。
惠及范围更广。为扩大政策的覆盖面,两项贴息在政策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这两项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这些政策也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国补’更多的实惠。”廖岷如是说。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扩内需、增强幸福感、稳定和扩大就业
记者注意到,本次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8类消费领域,大多数都属于服务消费范畴。为什么聚焦这些服务消费领域?政策实施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这些问题可以从扩内需、惠民生、促就业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负责人王波说。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扩大内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2020~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很多家庭在家政、健身、旅游、美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商品消费的支出,我国服务消费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我国消费结构将加快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服务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王波表示,本次发布实施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对提振消费特别是扩大服务消费将产生积极作用。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关乎“一老一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对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为代表的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王波强调,当前,服务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此次贷款贴息政策,将支持和引导相关服务业领域经营主体创新服务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以更优质、多元的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支持发展服务消费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王波表示,服务业具有就业容量大的特点,服务消费在创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8%,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较上年增长明显。“此次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行业都是就业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领域,政策实施将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发展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经营主体的就业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