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警告美国关税政策破坏全球贸易环境
摘要:WTO总干事伊维拉日前指出,近期关税措施的全面影响在持续显现,关税不确定性使企业信心、投资和供应链持续承压,是全球贸易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力量之一。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季晓莉
WTO(世界贸易组织)8月8日发布的最新一期贸易预测报告中提及,该组织的经济学家将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预期由4月预测的-0.2%上调至0.9%,但仍低于关税上调前2.7%的估计值。WTO经济学家将此次上调主要归因于美国商家大量提前进口其他国家产品。“如果贸易沿着地缘政治路线分裂,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而低收入经济体将遭受最严重的福利损失。”WTO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发动的“对等关税”政策让众多政府、企业和家庭重新认识到,那些习以为常的可预测贸易环境究竟有多宝贵。人们重新认识到,WTO持续为全球贸易提供的稳定机制仍然不可或缺。
根据WTO报告提供的数据,WTO的166个成员国代表目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8%。今年以来,WTO核心最惠国关税条款支撑着全球约74%的商品贸易。但特朗普宣布自8月7日起对69个贸易伙伴执行新关税政策,正在构建涵盖钢铁、铝、铜等战略性产业的差异化税率体系,形成了立体化关税网络。美国对这些国家实施10%~50%的差异化关税,将全球关税水平提高到自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破坏了自二战以来一直规范国际贸易的贸易规则。
WTO总干事伊维拉日前指出,近期关税措施的全面影响在持续显现,关税不确定性使企业信心、投资和供应链持续承压,是全球贸易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力量之一。
美国对瑞士征收高关税为哪般
美国对瑞士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高达39%,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次于巴西、印度、老挝、缅甸和叙利亚这5个国家。没有几个国家的关税税率高于特朗普在4月份威胁的水平,而瑞士是其中之一。长达数月的谈判让瑞士官员曾一度认为,他们马上就会达成一项有利的协议。瑞士媒体Blick称,这是瑞士自1515年在马里尼亚诺战役中败给法国以来的最大一次挫折。
瑞士国内许多人都在反思,是否应该摒弃在全球特立独行的立场,与欧盟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欧盟与特朗普达成的关税税率为更为有利的15%。预计针对瑞士的关税将重创其依赖出口的关键经济领域,因为美国是瑞士手表、巧克力、药品和机床等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场。这导致瑞士与欧盟邻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瑞银(UBS)数据显示,瑞士收入中一半来自对外贸易,约19%的出口销往最大市场美国。但同时,瑞士是美国第六大外国投资者,雀巢、罗氏和诺华等大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为美国提供了约40万个就业岗位。
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拥有900万人口的瑞士是与美国贸易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25年,由于赶在关税生效前进口到美国的药品和黄金激增,美国对瑞士的货物贸易逆差飙升。截至今年5月份,这一逆差接近500亿美元,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五。今年6月份,美国财政部将瑞士列入不公平经济和汇率行为的观察名单。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美国财政部曾将瑞士列为汇率操纵国,指责其为帮助出口而削弱瑞郎。瑞士央行曾表示,其干预外汇市场是为了稳定通胀,而非获取贸易优势。
今年5月,中美贸易谈判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最近几周,瑞士政府官员曾暗示一项协议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但在经历了大约20轮谈判后,美国与瑞士之间仍然未能达成任何协议。
瑞士整体经济将受到多大冲击,取决于关税税率能否通过谈判降低,以及目前得到豁免的药品能否继续享受豁免待遇。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如果关税维持不变,瑞士GDP将减少约0.6%;如果药品失去豁免,影响还会大得多。
巴西“硬刚”美国关税霸凌
特朗普7月30日签署行政令宣布,8月6日起对巴西输美产品加征40%从价关税,大部分巴西输美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高达50%。
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巴美关系跌至200年来最低点”,将加强与新兴经济体团结合作,并通过WTO、金砖国家机制等多边平台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在对美强硬表态的同时,巴西并未完全放弃与美方就关税问题进行务实谈判。卢拉表示,他并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或进行反制,“我们需要非常谨慎”。
卢拉8月7日与印度总理莫迪通电话,讨论深化巴印两国合作及应对美国单边关税举措等多项议题。双方重申捍卫多边主义,表示力争到2030年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亿美元,并同意扩大南方共同市场与印度的贸易协定覆盖范围。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将于8月底率领由商界领袖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墨西哥,拓展双方在农业、航空、制药等领域的合作。两国将启动扩大巴墨贸易协定的谈判,进一步深化经贸关系。
巴西政府8月6日宣布,已提交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与美国进行磋商的请求。卢拉日前还表示,巴西正考虑联合其他国家向WTO提起联合申诉。路透社8月7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巴西政府正考虑从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管理的一项基金中拨出约300亿雷亚尔(约合55.4亿美元)支持受到关税冲击的企业。巴西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调整对美国企业征税,并计划制定一项有关战略矿产资源开发的新政策。
印度多种方式应对美国高额关税
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印度对美国产品关税税率太高,非关税壁垒比其他任何国家“繁杂”,造成美印贸易多年来维持较小规模,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实施其他“惩罚”。8月6日,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将达到50%。印度政府随即发布声明称,美方对印度加征关税的做法“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印度业界对关税大幅上调表示强烈担忧,认为这将进一步降低印度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力。美国是印度纺织及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纺织及服装产品也是印度对美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由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业预计将成为受美国提高关税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印度服装制造商协会成员拉胡尔·梅赫塔说,美国市场占印度服装出口总额的约1/3,关税冲击可能会立即导致服装出口下降25亿~30亿美元。“当买家能够以低得多的价格从孟加拉国或越南采购时,没有人愿意为印度产品多支付30%~35%的费用。”一些印度纺织企业已经准备将生产转移至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危地马拉等国的工厂。
印度总理莫迪8月7日在新德里表示,尽管不答应美方条件会付出代价,但印度不会因此牺牲国内农业、乳业和渔业利益,因为印度农民利益“至关重要”。莫迪称,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因此必须在经济利益方面保持警惕。一直以来,印美双方在贸易谈判中在农产品及进口俄罗斯石油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印度已经明确了在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的立场,即进口是基于市场因素,整体目标是确保印度能源安全。美国因此选择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关税让印度方面“非常遗憾”。
印度前贸易官员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表示,最新加征的关税将使印度成为受美国关税影响最严重的贸易伙伴之一,预计印度“对美出口有可能减少约40%~50%”。印度住房开发金融公司银行的莎克希·格普塔表示,对美货物出口量大幅下降,可能会导致印度今年经济增速低于6%,不及印央行预测的6.5%。
此外,特朗普威胁对医药产品加征关税也可能对印度造成重大打击。医药行业是印度对美出口前三大行业之一。
美国通过关税协议强化保护主义效果存疑
目前,美国仅与英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欧盟、韩国等达成贸易协议。这些协议都是美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政治胁迫和经济讹诈手段达成的。绝大多数贸易伙伴的输美产品将面临15%以上关税,却无法对进口美国商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甚至还要对美国商品免关税。
美国通过协议逼迫贸易伙伴对美单边开放,自身却利用更高关税进一步强化保护主义。美日协议中,日本需开放汽车、农产品市场;美欧协议中,美国汽车、农产品将更容易出口至欧盟,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产品更可以零关税进入欧洲市场。
从投资和利润分配角度看,美国企图通过协议推动资本流向美国。例如,日本在协议中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而美方宣称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远超正常商业逻辑下的合理分成比例;欧盟将从美国采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并增加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不少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与贸易伙伴达成的只是框架协议,关键条款模糊,且只有单边执行机制,存在严重的执行不确定性。这些问题会影响协议存续,还可能升级贸易摩擦。
美国和达成协议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外发布的信息并不一致。
对于美日协议中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美方自称将获得大部分投资利润,但负责日美贸易谈判的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表示,这5500亿美元包含投资、融资及担保,其中融资及担保部分日方将获得应有收益,而投资部分仅占总额度的1%~2%左右。
美欧对协议中有关钢铝关税的内容也存在分歧。特朗普坚称钢铝关税50%税率“不变”,欧盟则认为,钢铝关税将转向配额制,即配额内享受世贸组织最惠国税率,部分产品零关税,配额外维持50%税率。
早在5月初,美英就宣布达成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对英国钢铝产品的关税将降至零,汽车关税将降至10%。但目前,英国钢铝产品依旧以25%的关税出口美国。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政府目前面临十多起涉及关税政策的诉讼,如果败诉将在关税政策上“回到原点”。美国法律专家认为,这场司法大战既是美国国内的贸易政策之争,也是有关总统权限的权力之争。
近几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多项立法把部分关税设定权让渡给了白宫,但其中大部分法律只允许总统在有限情况下、有限度地征税。而特朗普政府却瞄准了这一“灰色地带”,援引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以不经过国会批准、直接颁布行政令的方式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措施。
美国“另起炉灶”重建国际贸易体系能否实现
8月7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在《纽约时报》撰文《我们为何重塑全球秩序》,认为WTO主导的贸易政策体系让美国付出了制造业岗位流失和经济安全受损的代价,而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政策以服务国家切实利益为导向,通过关税、市场准入协议与投资协定的组合,为一个“全新的全球贸易秩序”奠定了基础。
格里尔声称,“短短几个月,美国就获得了比多年WTO谈判所得更多的外国市场准入。”他标榜特朗普彻底颠覆传统逻辑,在系统性消除海外障碍的同时确保国内产业拥有足够的关税屏障,并能保障美国关键供应链安全、解决其他国家“劳动力套利”问题。他说,在WTO体制下,要修改贸易规则必须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往往费时费力;而特朗普的新路径是紧密监督协议执行,若发现违约将迅速恢复更高关税。
8月1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崔凡撰文认为,美国通过“对等关税”体系颠覆多边贸易体制3个可能的步骤是:首先,针对不同国家施行差别关税,这违反WTO最重要的原则——基于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非歧视原则和约束关税原则;其次,迫使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WTO成员,和美国签署与WTO规则不符的双边协定;最后,推动其他WTO成员之间实施违反WTO规则的贸易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政策。
崔凡认为,除了歧视性关税扩散、转运加税、原产地规则强化、供应链安全条款这四类“围堵”措施,滥用贸易救济手段、影响中国利益的非经济措施等也值得观察。
今年2月,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芬太尼关税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提出“北美堡垒”的概念,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配合共同围堵中国产品,这类要求在拜登政府期间就有。此后,加拿大专门针对中国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了高额歧视性关税,中国于3月果断实施反制;7月16日,加拿大宣布对从美国之外其他国家进口的含有中国熔化和浇铸钢铁的产品加征25%关税。“到目前为止,加拿大是美国之外唯一突破WTO规则底线对华加征歧视性关税的国家。”崔凡分析,8月8日,中国—加拿大经贸联委会项下经济伙伴关系工作组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磋商的议题有可能包括加拿大新的歧视性钢铁关税。
对转运加税的规定最早出现在7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越南协议框架达成的推文中,对任何转运商品(transshipping)征收40%关税。7月31日,美国“对等关税”行政令对“转运”问题有了具体规定,不以逃避关税为目的的正常转口贸易不受影响。崔凡分析,WTO虽然有《原产地规则协定》,但成立30年以来一直推动的原产地规则协调工作至今未能完成,因此出口国和进口国原产地规则特别是原产地标准不一致很常见。但美国在和各国谈判中可能会要求对方协助加强原产地核查,提高现有的实质性改变标准。例如,美国就曾在与泰国谈判时询问是否能接受70%增值的实质性改变标准。如果这一标准提高,原来合法的中国中间产品出口到第三地加工再出口到美国的贸易,有一部分可能会变为非法。
供应链安全条款在被称为《美英经济繁荣协定》的贸易协定一般条款中,在钢铝问题中提到“相关生产设施的所有权属性”要求。崔凡表示,不排除即使不在中国境内加工、但所有权归于中国投资者或者中国国有投资者的情况也可能面临限制。例如已经存在的涉疆对华制裁、信息和通信技术与服务(ICTS)审查,都可能涉及供应链问题。
此外,美国还在谈判中进一步泛化非市场经济概念并滥用贸易救济。今年以来,加拿大和墨西哥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次数从长期统计的第八和第九名跃升到了第三和第四名。
最新消息是,8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双方自当日起继续暂停实施“对等关税”及有关非关税反制措施90天。同一天,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自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75.8%,自当日起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到目前为止,美国官方还没有释放出要退出WTO的信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斗争可能长期存在。”崔凡说。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