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顶到海洋 福建接续推进生态省建设
摘要:主要任务方面,《意见》聚焦“八个统筹”、实施“八大工程”,提出优化陆海一体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协同发展美丽城市等24项任务。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丁南报道 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福建着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前头、作示范。近日,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向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谱写美丽中国福建篇章。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重要要求。此次福建出台的《意见》,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三个部分。围绕今后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和发展质效在稳步提升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闽江、九龙江流域先行构建山海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到2030年,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强省格局更加优化,美丽福建目标基本实现。
主要任务方面,《意见》聚焦“八个统筹”、实施“八大工程”,提出优化陆海一体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协同发展美丽城市等24项任务。
——统筹发展与保护,实施产业绿色低碳提升工程。优化陆海一体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农业、生态、城镇和海洋等功能空间;加快山海协作绿色低碳转型,共建一批山海产业创新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和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深化“生态银行”模式等改革创新。
——统筹山上与山下,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工程。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全面推进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近岸海域和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筑牢“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生态安全格局;分区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深化拓展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闽江河口湿地保护等重大实践,全面推进矿山行业绿色转型,加快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
——统筹城市与农村,实施沿江向海美丽样板工程。构建协同发展美丽城市,到2027年全省美丽城市建成率达50%以上;打造环山沿海美丽乡村集群,到2027年全省美丽乡村整县建成率达50%以上;推进城乡绿色融合发展,到203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90%以上。
——统筹地上与地下,实施绿色清洁田园建设工程。强化农用地污染源头防控,推进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强化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加快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统筹减污与降碳,实施重点领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传统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27年全省美丽园区建成率达40%以上;推进交通运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30年实现靠港船舶常态化使用岸电;推进城乡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过程中同步实施建筑绿色化改造。
——统筹上游与下游,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水资源统筹保障,到2030年重要河湖生态需水满足率达85%以上;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到203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全国前列,水产养殖尾水全面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推进水生态协同保护,到2027年全省美丽河湖建成率达50%以上。
——统筹陆地与海洋,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工程。强化流域河口海湾污染联防联治,到2027年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进一步下降,努力消除劣四类海水;强化陆海交界区系统保护修复,到2027年全省美丽海湾建成率达50%以上;强化滨海沿线环境综合治理,逐步实现沿海城市滨海沙滩景观带全覆盖。
——统筹政府与市场,实施山海协同共治保障工程。完善政策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向海洋领域延伸;强化市场引导,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深化区域合作,探索建立闽台两地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省流域共保联治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闽赣、闽浙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协作。
此外,在组织实施部分,《意见》强调,福建省直相关部门要将本意见有关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纳入各领域“十五五”专项规划。各相关设区市要聚焦市域范围内的独流入海河流推进探索实践,结合区域特色编制方案。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实践成果,讲好美丽中国建设“福建故事”。
福建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福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3%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3%的经济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三分之一,“清新福建”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