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柞水: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 激发民营经济新动能
摘要:普惠信贷扩面增量:设立创业担保贷款专项资金池,2025年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7笔2440万元(其中个人担保贷款540万元、小微企业贴息贷款1900万元),有效满足草根创业和小微企业起步需求。
中国发展网讯 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陕西柞水县聚焦民营经济这一关键引擎,将鼓励支持创新创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通过政策精准滴灌、要素高效配置、服务全程护航,着力破解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打造出县域创新创业生态的“柞水样本”,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破解初创企业“第一公里”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初创民营企业的最大痛点。柞水县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企业初创全周期的融资支持体系:
普惠信贷扩面增量:设立创业担保贷款专项资金池,2025年新增发放创业贷款27笔2440万元(其中个人担保贷款540万元、小微企业贴息贷款1900万元),有效满足草根创业和小微企业起步需求。
政府增信破解瓶颈: 依托全市统一担保体系,建立“政银担”高效联动模式,积极向市级担保机构推荐优质企业。截至2025年,累计完成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156笔,担保金额达9.9亿元,当年新增担保3000万元,为金鑫矿业、金煦农业等企业提供了关键启动资金,显著降低融资门槛。
财政奖补直达快享: 建立惠企资金“绿色通道”,2025年统筹下达上级惠企补助及本级科技创新资金4847万元,直达陕西盘龙药业等企业,支持院内制剂转化等创新项目,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二、科技赋能全链护航,疏通创新成果转化“关键堵点”
柞水县将科技项目作为驱动民营经济创新的核心抓手,重塑管理服务流程:
精准谋划抢占前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前瞻性布局项目,2025年,精心组织企业参加省级科技项目评审会,通过“企业路演+专家问诊”模式,优化方案设计,提升项目可行性与竞争力,为优质项目争取上级资源奠定基础。
闭环管理提质增效: 创新构建“全流程监管+全方位服务”体系,实施班子成员月度“三查三看”(查进度看成效、查问题看症结、查整改看落实)专项督导,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做实中期评估、结题验收,确保项目高效实施,实现管理提效、服务提质、发展提速的协同增效。
申报赋能激发活力: 针对企业项目申报能力短板,靶向开展业务指导。今年以来持续组织企业参加省级科技计划申报线上培训,学习先进做法;坚持“股室包联、上门服务”,累计解决企业申报难题20余项,显著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与质量。
三、减负松绑优化环境,培厚市场主体成长“肥沃土壤”
致力于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柞水县多措并举降低制度性成本:
税费红利直达快享:顶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截至目前为科技创新与制造业企业减负576.48万元。税务部门创新开展“税惠到坊”系列活动20余次,精准推送政策、解决涉税疑难问题80个,提升政策触达率与获得感。
准入准营高效便捷: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全面提速至0.5个工作日,简易注销畅通无阻。2025年以来办理企业(个体)开办676件、注销登记1630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自查清理各类隐性壁垒,确保“非禁即入”。
政府采购强力扶持:大幅向中小企业倾斜,明确200万以上货物服务采购预留中小企业份额40%以上,合同预付款比例不低于40%,以实质性订单为中小企业注入发展信心。
四、亲清服务法治护航,构建政企同心发展“阳光生态”
柞水县着力打造既“亲”又“清”、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
柔性执法彰显温度: 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免罚、轻罚清单,对轻微违法以行政指导、约谈告诫等柔性方式督促整改,2025年仅1件案件适用减轻处罚,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阳光监管公平高效: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动态更新“一单两库”,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守信企业降低抽查频次。2025年制定抽查任务7个,检查对象19家,跨部门联合抽查有效避免多头执法。
诉求响应闭环畅通:建立“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2025年组织监督员化身“服务者+体验者”,深入重点项目一线开展“全流程体检”,收集问题并推动解决。高效运行12345热线与“领导派单”机制,工单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超99%,构建起企业诉求“收集-响应-解决-反馈”闭环。
五、活力释放成效凸显,创新创业生态“结出硕果”
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的构建,极大释放了柞水县民营经济活力:
主体活力持续迸发:2025年新增市场主体设立登记676户,市场新陈代谢健康有序。
创新动能显著增强: 科技项目申报质量与数量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
发展信心有效提振: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法治环境公平透明,极大增强了民营企业扎根柞水、创新发展的信心与预期。
下一步,柞水县将持续聚焦优化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一是深化机制创新,迭代升级财政金融协同、科技项目管理和营商环境监督等机制,提升政策精准性和服务效能;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三是打造更优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更大潜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孙杜钰)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