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甘肃:创新政策改革激活发展密码

2025-08-28 12:21 中国发展网
生物医药

摘要:施玲表示,未来一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研发仿制药或生物制品3-5个,创新药2-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重磅品种2-3个,引进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中国发展网讯 邸金 记者王斌报道  企业需要什么?政府搭建什么?高校提供什么?人才支持什么……自甘肃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的“战鼓”敲响以来,全省上下一直贯穿着对“创新、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近日,科技厅组织召开全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承担参与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单位齐聚集一堂,列成绩、谈经验、话思路、提问题,各单位以“加速”为关键词,为全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画上创新“注脚”。

企业“点单” 政府“撮合”高校“解题”

《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明确,改革以激发创新活力动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构建更加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攻关体,大大提高了前沿技术攻关的效能。”推进会上,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施玲表示,该区作为创新政策改革试点中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试点单位,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前沿领域,瞄准基因与细胞治疗、AI+制药、新型疫苗开发等方向发力,摸索总结出一套“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模式,打通产学研转化堵点,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日趋完善。

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兰州高新区多家企业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农威特生物科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攻关的动物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已完成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奇正藏药联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的‘AI+藏药活性成分筛选’项目研发效率提升约40%”;陇神戎发生产的“元胡止痛丸”“宣肺止嗽合剂”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西脉医疗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

施玲表示,未来一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研发仿制药或生物制品3-5个,创新药2-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重磅品种2-3个,引进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一场“新”潮澎湃的科技招商大会

此前,由甘肃省科技招商联盟承办的“科技招商成果转化对接会”顺利召开,中国五矿集团、中核集团、华能集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重多科创“大咖”应邀而至,共同感受陇原科技创新的“脉搏”。

会上,3位科学家发表主旨演讲,为甘肃省交通、智慧农业、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甘肃省科技厅、甘肃银行、太平保险甘肃公司现场解读甘肃省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政策和科技金融和科技保险创新产品;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发布了8项涉及盐碱地微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多家企业发布了有色冶金、农业新品种选育以及车路协同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共计13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30项科技资源引进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科技招商政策试点是甘肃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各单位都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招商:兰州大学赴全国各省市当好招商“红娘”,推动3家企业落地兰州;甘肃省教育厅发挥校友会力量,向校友企业抛出“橄榄枝”,全省20所高校征集校友企业75家,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达48家;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科技局引进科技型企业35个,完成全年任务58.3%,签约项目42项、签约金额98.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7%……各成员单位在积极“走出去”和真诚“迎进来”的过程中对改革试点愈加信心满满。

催生人才评价改革“新气象”

在此次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中,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作为重点改革内容而首批进行了试点,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等4家试点单位率先试点,建立以创新能力、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全新评价体系。

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刘勇介绍,该所按照创新活动类型将科技人才分为四类,为每一类定制专属成长‘阶梯’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2024年,该所已有11人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青年科研骨干获得更多机会。

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牛振明表示,当前试点成效显著,增强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试点范围的信心。下一步,将对试点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加速在全省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构筑坚实的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