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外企选择中国可算四笔账

2025-08-28 13:4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更多外资企业扎堆中国,并非一时头脑发热之举,各自都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计算”。

先看两组数据。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量持续低位徘徊的大环境下,尽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但同期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截至6月底,“十四五”时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时期多了2.5万家。

更多外资企业扎堆中国,并非一时头脑发热之举,各自都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计算”。站在外资企业的角度,关注的是盈利,寻找的是机会。回答“为什么选择中国”的问题,不妨算四笔账。

一算成本账。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各领域的人工成本,已不再占据全球成本洼地的优势,但是中国的生产效率却不容小觑。中国一名熟练技术工人的月薪可能是东南亚某国工人的2倍,但是其工作效率却能达到2.5倍,单位产出的人工成本反而更低。

满足中国大市场需求的大生产带来规模经济效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年产量突破75万辆,超过加利福尼亚工厂的65万辆,成为全球产量之首。通常情况下,产量提升意味着成本降低。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已降至14元。

跨国企业在综合核算包括税率、电价、地价、人工等多要素的综合成本后,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将生产线乃至整条价值链布局在中国更划算。2024年,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8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总额1.76万亿元人民币。

二算市场账。

若不把生产车间和研发团队放在中国,便无法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也难以满足中国市场的迭代需求。唯有本土化,才能分享中国社会及产业升级的红利。

产业集聚以及供应链、产业链的完备,也为外资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更准把握中国市场需求变化,更快完成定制化产品,进而将新技术和新产品复制到全球,这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公式之一。

三算战略账。

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为外企在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视为“创新放大器”。中国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之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因此跨国企业不仅把中国视为“世界工厂”,更视为“全球实验室”。

四算预期账。

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是外资企业理想、安全、有作为的投资目的地,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也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吃下了“定心丸”。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已实现“清零”。今年,中国推出《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还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中国稳外资,也是在稳定外资企业的人心和信心。

中国的外资企业有进有出,近年来中国的引资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对跨国企业而言,选择中国既有情感上的偏好,也有利益上的权衡。四笔账并不能覆盖跨国企业复杂多样的综合考量,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也并非一两个因素决定。中国在全球化新环境下为外资企业搭建的是一种经得住检验的经济大逻辑。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崔立勇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