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武汉:以产业能效指南领跑“双碳”新赛道——科技赋能构建绿色工业新范式

2025-08-28 16:30 中国发展网
绿色工业

摘要:在“全国生态日”前夕召开的专题宣贯研讨会上,该指南进一步被确立为全市工业领域的“绿色通行标准”,推动能效管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升级”。

中国发展网讯  “双碳”目标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以《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为突破口,将指南引领、科技赋能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为全国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武汉样本”。

在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武汉正式发布华中地区首部综合性能效指南——《武汉产业能效指南(2025版)》。该指南覆盖全市150个工业行业、94类产品及1107种型号设备,创新构建“基准值+引导值”与“准入水平+节能水平+先进水平”三级能效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从设备选型到工艺优化的全周期绿色导航。

在“全国生态日”前夕召开的专题宣贯研讨会上,该指南进一步被确立为全市工业领域的“绿色通行标准”,推动能效管理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升级”。“《指南》既是企业节能改造的‘操作说明书’,更是产业升级的‘绿色路线图’。”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宣贯会上表示,指南将碳约束转化为清晰的技术路径,让企业减碳“有标可依、有径可循”。

针对传统能效对标“耗时长、门槛高、数据杂”的痛点,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联合技术团队开发的“能碳通”AI交互模块。该模块依托腾讯元宝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查询,将传统耗时数小时的人工能效对标流程,压缩至1分钟完成效率提升超300倍,掀起能效管理“效率革命”。

在武汉电气智慧园区,“能碳通”的应用成效尤为显著。通过该工具优化光伏储能系统运行策略,园区光伏发电利用率从75%提升至85%,日均新增发电量800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26吨,实现“精准增效”。“AI让《指南》从纸质标准变成了实时决策助手。”园区负责人举例说,对照工具内置的设备能效阶梯表,园区淘汰了多台老旧高耗能设备,新采购的1台一级能效空压机每年可省电1万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3吨。

《指南》的落地应用,为武汉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量化依据,在产业政策制定、环保监管协同、绿色建筑推广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数据显示,自指南发布以来,武汉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成效显著:钢铁行业吨钢能耗较2020年下降11%,光纤、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能耗水平稳居国内领先地位。

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转型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远超工业平均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24.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1%;锂离子电池、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平板电脑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8.9%、84.3%、77.3%和22.4%,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并进。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正以《指南》为核心抓手,全力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用能单位全面开展设备能效水平填报与对标工作,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更新与节能技术改造,助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武汉既要当好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引擎’,更要为全国‘双碳’实践提供可复制的制度创新经验。”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市将以《指南》为核心抓手,构建“宣贯+智能+产业”三位一体推进体系:通过专项培训与数字化传播实现宣传全覆盖,升级“能碳通”AI工具强化决策支持,指导企业能效诊断打造绿色供应链。重点探索构建碳效评价体系,力争形成可复制的“武汉标准”,为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样本。(龚俊  刘海东)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