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招才引智 四川宜宾深化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025-08-29 18:44 中国发展网
四川宜宾

摘要:“‘筑巢引凤’在这里有了具象化的展示。”杨毅晨感叹道,这次研学是一场充满“爱与机遇”的双向奔赴,由衷希望未来能定居宜宾、建设宜宾。

中国发展网讯 8月25日至8月27日,“重回李庄・赓续文脉”研学交流暨招才引智活动在四川宜宾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23所高校的30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长江首城,在沉浸式研学之旅中,触摸到了一段家国历史的厚重温度,也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向前奔跑的时代脉搏。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8月27日,“重回李庄·赓续文脉”研学交流暨宜宾市招才引智推介会上,宜宾发布2025年秋期招才引智人才需求清单(以下简称人才需求清单)。来自宜宾市属国有企业、民营头部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关联企业、在宜高校和科研平台的286家企业、单位,提供岗位1067个,诚邀4812名人才“加盟”,助力宜宾发展。

这既是宜宾向各方英才发出的诚挚邀约,也开启了人才与宜宾双向奔赴的新征程。

以需求引才 共绘产业新篇

当前,宜宾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主导产业集聚成势,能源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多层次的产业体系蓬勃发展,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机遇。

此次宜宾发布的人才需求清单,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进行精准招引。

当天,宜宾市科技人才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超重点围绕宜宾四大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岗位进行了介绍:白酒产业领域,宜宾需要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化学、品牌管理类的优秀人才推动产业工艺创新,促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动力电池产业领域,需要在机械、电气、仪表、化学、自动化控制等专业方向学习和研究的青年人才,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晶硅光伏产业领域,需要工艺工程和设备工程类等相关方向的优秀人才;数字经济产业领域,需要大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负责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才需求清单中,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产业企业共同组成的头部民营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关联企业共242家,人才需求数量高达4162人,占此次发布总需求4812名人才的绝对比重。这一显著占比,与宜宾近年来抢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风口,大力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赛道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这份需求清单,承载着宜宾的发展愿景,更饱含着对各方英才的诚挚邀约。”高超表示,宜宾既热切呼唤研发创新能力卓越、在相关行业领域处于前沿地位的创新领军人才;也需要有一大批专业过硬、敬业专注,能与宜宾共同开启未来的青年人才。接下来,“宜宾人才集团招聘”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发布更全面的岗位信息,期待与各方英才共绘宜宾发展新蓝图。

以“诚意”留才 扎根城市沃土

“我之所以选择来宜宾工作,就是因为宜宾既有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有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干事平台,还有周到细致、体贴入微的服务保障。”北京大学在宜校友、中共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人才规划发展科科长高勇表示,自2019年来宜宾工作后,从最初负责人才服务、人才活动到现在牵头人才政策、进行人才发展规划,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勇的感触,源于宜宾“诚意满满”的人才服务和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推介会上,宜宾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宜宾提供贴心的人才服务,设立每年10亿元人才发展资金,对引进博硕士一次性发放最高120万元安家补助;打造“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房票”的“来宜即有房”人才安居体系,常态化保障人才公寓1万余套,求职创业同学可免费入住人才驿站,引进人才可拎包入住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人才公寓,在宜购房还可叠加人才房票;凭人才绿卡可享受子女入学、交通出行、景区旅游等10余项专属服务等,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生活之虞。

另一方面,宜宾创业条件优越,配置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撬动600亿元产业基金矩阵,引入中关村信息谷等高质量孵化器,滚动发布场景机会清单、举办投融资路演,对初创团队给予最高200万元“先投后股”资金支持等,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项目招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推广、金融支持”全链条服务。

宜宾的“诚意”不仅转化为了人才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与扎根于此的人才双向赋能,共同推动了城市的蓬勃发展。

“安家补助、子女入学等政策非常好。现在我从家里到办公室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爱人和小孩也来到了宜宾生活。”在宜宾工作、生活5年多,清华大学在宜校友、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华剑锋表示,从工作到生活,宜宾对人才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倍感安心。

作为一名“新宜宾人”,华剑锋也常向外界推介:“宜宾是一座适合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城市”。他认为,宜宾产业集聚、科教富集、活力迸发,为各方人才提供了广阔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大家在宜宾都“容易”找到干事创业的“点”。

就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来说,近年来,通过技术合作、资源共享、基金扶持等举措,携手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领域进行科技研发,助力动力电池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走进李庄、回望来时,不仅是致敬先辈守护历史文脉的责任担当,也是希望更多优秀青年在宜宾这片热土成长成才、接续奋斗。”宜宾市相关负责人说,诚挚邀请广大学子到宜宾分享机遇、建功立业,宜宾将拿出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政策、最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选择宜宾的朋友梦想可期、事业可为、生活可感。 

以“青春”逐梦 期待共赴未来

“宜宾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曾就读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是一名从宜宾大学城走出去的学生,这方土地滋养了我。”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杨毅晨此次回到宜宾,感触很深。

通过几天的研学之旅,杨毅晨认为,她与同行的师生们在“历史回望”中触摸到了宜宾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在“产业探访”中看到了宜宾的产业转型升级;在“暖心保障”中感受到了宜宾对青年师生的人文关怀,也深感于宜宾对人才的珍视和尊重。

“‘筑巢引凤’在这里有了具象化的展示。”杨毅晨感叹道,这次研学是一场充满“爱与机遇”的双向奔赴,由衷希望未来能定居宜宾、建设宜宾。

而对宜宾籍学子而言,这场活动更坚定了他们回乡发展的决心。

“宜宾深谙‘人才乃城市发展之本’的真谛,以满腔热忱广纳天下贤才。通过人才引进、定向选调等多项政策,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扎根于此,将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杨也坦言,自己一直密切关注家乡的招聘动态。

刘杨认为,此次“重回李庄・赓续文脉”研学交流暨招才引智活动于她而言,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未来的叩问。“宜宾不仅在交通、产业上突飞猛进,更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中展现出长远眼光。”刘杨希望未来能够投身家乡的环保事业,无论是参与环境规划、污染治理,还是助力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都愿以所学所长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罗友莉 王泽勇)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