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固河口:强化“四个实战化”工作 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摘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以主动创稳、主动创安为主轴主线,全力做好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工作,不断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以主动创稳、主动创安为主轴主线,全力做好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三调对接、信息平台“四个实战化”工作,不断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为推动辖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强化功能定位,打造“实战化”服务平台,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以“一门统管、一体调度、一网协同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强化指挥,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最强大脑”,实现风险隐患“前端感知”、矛盾问题“闭环处置”、部门力量“精准联动”。
完善“实体建设”,积极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聚焦“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核心职能,充分整合现有阵地,科学划分功能室,建成集群众接待、法律服务、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网格管理、监控研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强化“一门统管”,构建全域治理“指挥中枢”。推行“一站式”诉求办理工作机制,统筹调度司法所、派出所、市监所以及镇属各中心工作力量,协同作战,真正实现部门联动、矛盾联调,对网格员巡查上报、群众诉求受理、视频监控预警等渠道信息统一归集、分类研判。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动态台账,明确处置主体和时限,努力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问题管到底”。
突出“调度指挥”,激活部门联动“实战效能”。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分级响应机制,按事件紧急程度分为“即办哨、应急哨、攻坚哨”三级,即办哨(24小时响应):网格员、群众反映的日常问题,由中心直接调度村(社区)或职能部门现场处置;应急哨(2小时响应):针对突发治安事件、安全隐患,联动派出所、消防、医疗等力量快速处置;攻坚哨(多部门联合):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复杂问题,由中心牵头成立专班,统筹司法、信访、法律顾问等合力攻坚。
完善“闭环管理”,确保指挥体系“运转高效”。推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通过“线上平台跟踪+线下联席督办”双线发力。线上:借助信息平台实时跟进事件处置进度,超时未办结自动预警并通报;线下:每月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对疑难问题现场协调、限时销号,结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自平台建设以来,中心累计接待群众诉求1739件;全量接受警调对接51件;联合司法所、派出所调解复杂纠纷15件;累计调度处置和部门响应率达100%。
优化运行机制,确保“实战化”高效运转,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以“机制创新、流程再造、效能提升”为核心,通过构建规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运行体系,破解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快处置、全闭环”。
建立“网格巡查+数据赋能”双轮驱动机制。对网格员“定责定岗”,细化网格员“每日一巡”、重点人员每月必访、“三必到”(群众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纠纷苗头必到)职责,依托“小兰善治·民情地图”实时上传巡查日志、隐患照片及定位信息,确保问题“即发现、即上报”。及时分析数据,研判“平急转换”,中心每日汇总网格数据、群众诉求等信息,分析研判风险隐患点,动态调整巡查重点。
推行“分级调处+联合攻坚”矛盾化解机制。按照矛盾纠纷复杂程度分级调处。一级调处由网格员现场调解简单纠纷(如邻里口角、轻微损毁等);二级调处由综治中心调度司法所、派出所调解复杂矛盾(案例,劳资纠纷);三级调处联动律师等专业力量攻坚信访积案或群体性矛盾。对重大疑难问题,实施“一案一策”专班攻坚,由中心牵头组建“政法委员+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专班,实行责任捆绑、限期销号。
强化“部门联动+闭环管理”协同机制。推行“三单制”闭环流程,交办单:中心根据事件性质派发至责任部门,明确处置要求及时限;反馈单:部门办结后需附现场照片、当事人签字等佐证材料;评价单:群众或网格员对处置结果进行满意度评分,纳入部门考核。启用“平急结合”应急响应,针对突发事件,启动“1+3+N”应急模式(1个指挥中心+派出所、消防、医疗3支队伍+N个支援部门),确保30分钟内力量到位。通过机制优化,综治中心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单兵作战”向“兵团攻坚”“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的转变。通过闭环机制处置事件347件,全镇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30%,治安警情下降25%,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战化”长效运行,在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中,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赋能”理念,通过建章立制、压实责任、动态监督,构建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体系,确保中心运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力有效”。
建立“量化考核+动态激励”制度,激活队伍内生动力。制定《网格员绩效管理办法》,将事件上报数、办结率、群众评分等指标量化,月公示,季通报,年考评。积分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直接挂钩。落实部门联动“红黑榜”通报制度,每季度公示部门响应率、办结率、群众评分,对“红榜”部门通报表扬,对“黑榜”单位约谈整改。
推行“责任清单+闭环督办”制度,确保任务落地见效。制定“三张清单”明责,职责清单:明确综治中心、职能部门、村(社区)的56项具体职责边界,杜绝推诿扯皮。任务清单:每周下发重点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问题清单:对未办结事项挂牌督办,实行“整改销号”。“双线督办”促落实:线上督办:通过信息平台实时跟踪事件处置进度,超时自动预警并发送提醒。线下督办:由镇纪委、综治中心组成联合督查组,随机抽查台账、回访群众,发现问题现场交办。
完善“培训赋能+动态更新”制度,提升能力水平。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岗前培训:新入职网格员通过“政策法规+矛盾调解+平台操作”三科测试。专题培训:每季度邀请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家授课,提升应急处突、心理疏导能力。实战轮训:分批选派网格员到司法所、信访办跟岗学习,强化跨部门协作经验。举一反三,搭建 “案例库+知识库”动态更新。收集典型矛盾调处、突发事件案例,形成可复制的“解法模板”;定期更新法律政策、办事流程至“田字型网格治理”工作群,供全员查阅学习。通过制度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相结合,综治中心实现“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能力专业化”。(安琪)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