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生态佳”到“生态+”实现精彩蝶变
摘要:明确了“一海一城、两区两带”发展格局,以及“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惠民福区”发展路径,加快实施“六大行动”“六大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9月5日上午,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宁河区专场,邀请到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宁河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兴亮、宁河区发改委主任王楠、宁河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洪伟、宁河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米海,为大家介绍宁河“凝心聚力 善作善成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五年蝶变”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宁河区委书记白凤祥指出, “十四五”时期,是宁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转型期、瓶颈突破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抓紧抓实“三新”“三量”,明确了“一海一城、两区两带”发展格局,以及“生态立区、制造强区、乡村兴区、惠民福区”发展路径,加快实施“六大行动”“六大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字”:
“稳”字当头
一是保供稳。立足“农业大区”实际,坚决为全市人民守好“米袋子”“菜篮子”,农业总产值稳定在80亿元以上,粮食播种面积扩大2.89万亩、产量实现“四连增”,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市四分之一。二是民生稳。财政支出从2021年的54.78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81.9亿元、80%投向民生领域,新改建5所小学、幼儿园,引进2所优质民办高中,7万平米新中医医院、4.47万平米人才公寓全面建成;新增就业2.74万人,群众收入增速连续四年跑赢了GDP,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村里乡亲们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好。三是社会稳。坚持“新官”敢理“旧账”,遗留十余年的4大片区、90余万平米还迁安置问题顺利解决,2.9万余名群众拿到了期盼二十年的房产证,十年“创文路”苦尽甘来、结出硕果,三八河路重现“芦台古镇”风貌,总投资51亿元的27.6万平米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启动,全区首个CBD吾悦广场、首家五星级白云酒店、首座联通产城的麒麟桥拔地而起,社会各界心齐气顺,连续7年保持进京“零非访”,是全市最稳定的地区之一。
“进”字发力
一是“进”的动能越来越强。经济运行在疫情之后强势反弹,2024年GDP增速比2022年提高了9.9个百分点,固投增速提高了近65个百分点。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四年时间市场主体数量增长37.2%,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为全区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二是“进”的后劲越来越足。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抓招商、抓政策、抓盘活,引进实体项目609个、总投资达490亿元,京津合作示范区纳入宁河发展“版图”;争取政策性支持项目61个、资金规模120亿元;盘活存量资源项目26个、62.48万平米,收益28.68亿元。三是“进”的质量越来越高。传统产业“数智”升级取得突破,创建了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市级绿色工厂,打造了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先进智能工厂、2家5G工厂试点示范,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财政收入三年时间翻了一番。
“新”字争先
一是七里海湿地“焕新”出发。“真金白银”投入125.26亿元,持续提升保护修复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建立了全国首个自然保护地“绿色系数”评价体系,湿地生态产品价值突破150亿元,栖息鸟类达到308种,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大城市中心区的100倍,带动区域环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方阵,PM2.5浓度下降34%,劣V类水体动态清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世界“自然城市”行列。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探索“生态+科创”“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生态+赛事”模式,全区生态产品总值达到466亿元,“津沽七里海”系列农产品进军东南亚市场,七里海河蟹品牌价值突破5亿元,红瑶甘薯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双赢。二是“农文体商学旅”全新升级。全力打造“七里海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建成了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宁和稻香生态园、“重走方舟路”等项目投入运营,“渠梁印象”、天尊阁等“国潮”IP初具活力,来自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到宁河开展生态文体研学,七里海音乐节、美食节以及德云社专场、芦台大集等活动人气火爆,“一票难求”“一座难求”成为节假日的常态,游客数量从几万人暴涨到930万人次、收入达7亿元。赛事经济初见成效,连续三年举办七里海半程马拉松,以及足球嘉年华、自行车赛、休闲垂钓大赛、JCK战觉城综合格斗等150余项赛事轮番上场,赛事活动期间全区酒店入住率增长40%、重点商超营业额增长36.2%。三是低空经济崭新亮相。与中国民航大学、中航科工集团等合作,打造了京津冀首个低空安全技术产业园,获批空域221.92平方公里,举办了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同期活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会,引进了信天智行、交控科技、联合飞机等52家企业,开发了全国首个“天空地”一体化生态巡护系统,“低空+湿地巡检”“低空+农业植保”等9个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并应邀在深圳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作专题推介。(李揽月/摄)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