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摘要:贺荣表示,五年来,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任务落实更加有力,推进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见习记者 | 陈 鹰
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司法部部长贺荣表示,“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足职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任务落实,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扎实有力推进
贺荣表示,五年来,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任务落实更加有力,推进实施法治中国建设规划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大力加强法治人才培养,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得到扎实有力推进。
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司法部全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供给。五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民营经济促进法、粮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与有关部门推进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深入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领域改革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并持续完善。建设全覆盖的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加力提升服务质效。目前,我国有律师83万、仲裁员6.7万、公证员1.5万、司法鉴定人4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1.2万,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更加有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全国310万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新收案件近110万件,九成以上实现案结事了,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逐渐凸显。
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更加彰显。我国已签署91个司法协助条约、19个移管被判刑人条约,五年来办理司法协助案件1.6万多件。国际法治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我国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服务公民和企业“走出去”。
持续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2024年5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明确行政执法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行政执法工作的基本方式,同时明确司法行政机关是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要求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实现对行政执法的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司法部在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着力解决纠正过罚不当、趋利性执法方面的问题。在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2024年10月,司法部组织了中期评估和专项监督,督促各地各部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同时,指导监督各地行政执法机关科学编制执法事项清单,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的部署应用和大数据的分析预警,实现对行政执法的全程在线监督。
二是推动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组织实施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意见。目前,各地各部门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共有4138个。
三是着力规范罚款的设定与实施。报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指导监督各地各部门抓好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对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的罚款事项进行清理,先后报请国务院取消和调整86个罚款事项。
四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印发问题解答和文书格式文本,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公布检查的主体、事项、标准,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检查等创新做法,靶向整治解决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
五是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执法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培训全国各地各部门行政执法骨干207万余人次。
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法治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贺荣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有关情况。
贺荣表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等。司法部持续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和行政执法监督,以法治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方面,切实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供给。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比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首次对公平竞争审查的对象、标准和机制等作出系统规定,从制度层面有效避免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出台。目前,正在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产品质量法等。同时,全面清理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2024年,统筹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的清理,已督促有关单位特别是基层修改废止了1万多件,主要是政策性文件,修改废止的全部工作将于年内完成。
另一方面,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自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以来,司法部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治。以行政检查为例,各地通过数字赋能提高检查质效,根据企业信用等情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把该减的减下去、该管的管到位。今年1~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个百分点。二是专项行动坚持严格依法,坚守法治原则,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今年以来,查纠执法突出问题相关案件4.7万件。今年1~8月,有关部门依法查办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纠治执法不作为案件4400多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
据介绍,司法部正在加快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研究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持续健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