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262期 金价震荡:大类资产市场波动与下半年展望

2025-09-15 16:23 中国发展网
大金融思想沙龙 大类资产市场

摘要:9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金价震荡:大类资产市场波动与下半年展望”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国发展网讯  9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承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金价震荡:大类资产市场波动与下半年展望”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莲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洪灏做主题报告。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刘振亚,北京金桐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广文,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等专家学者就这一话题先后展开研讨。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邱志刚主持。

洪灏针对这一主题从国际政治格局出发,对贵金属市场进行了系统分析。他首先指出,黄金自2024年开始快速上涨,白银走势与黄金高度一致,显示出相似的上涨潜力。由于金银作为传统货币,市场配置比例往往联动,因此白银有望在未来继续追随黄金创新高,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其次,美国贸易和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各国央行对美债需求下降,纷纷增持黄金以分散外汇风险,中国央行尤为明显,印度等国也在跟进。流动性模型表明,黄金走势与全球流动性高度相关,虽然黄金近两年已累计上涨约一倍,回报率明显偏高,但整体趋势仍然向上,未来波动将更大。总体而言,黄金和白银不仅是重要货币资产,更反映美元信用缺失和全球储备体系重构。未来几年,美元走弱与贵金属走强将是大概率趋势。

刘振亚指出,当前全球市场正处于高度不确定性和预期混乱的状态,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或将成为新常态。他强调,市场波动主要源于三大因素: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韧性的疑虑。对于大类资产配置,他认为黄金仍将维持高位震荡,且在央行购金和去美元化趋势下具有结构性机会,但需警惕其波动风险;股市将显著分化,需谨慎对待美股风险,同时关注A股和港股在经济复苏与国际资本流入背景下的潜在机会;债券市场则需等待货币政策明朗化。他建议投资者保持多元化配置,重点关注优质资产并增强防风险意识。

李迅雷表示,全球经济已进入“高震荡、低增长”时代,结构性机会与多重矛盾并存。首先,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大国债务及地缘冲突等问题持续制约增长,全球经济体普遍面临低增长和高波动,难以摆脱周期性与结构性压力。其次,资产表现呈现显著“K型分化”,美股指数虽强但主要由少数科技股拉动,多数个股疲弱,A股也呈现结构性行情,企业盈利增速偏低,尚未形成盈利驱动的牛市。最后,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他长期看好黄金的避险与保值属性,并建议关注利率下行背景下的债券机会,以及科技、创新药、低估值高分红和进口替代等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强调资产组合应兼顾防御与成长,以适应低利率、高债务的宏观环境。

周广文从世界格局、技术革命及金融创新三个维度,对黄金及大类资产配置进行了前瞻分析。周广文指出,第一个框架是国际秩序深度重构,将推动黄金战略价值提升。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秩序正逐渐向“G2”中美主导演进,多国央行持续增购黄金以对冲美元风险,地缘冲突与贸易摩擦进一步强化黄金的避险属性。第二个框架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根本性社会变革,将颠覆传统经济分析范式。AI是信息革命顶峰的技术工具,通过重构人类想象框架,推动社会进入新的“数据文明”时代,增长理论也需要推陈出新。最后一个框架是Web3与RWA进一步发展,有望重构金融基础设施。稳定币、DAO组织等挑战传统央行与公司制度,黄金与数字货币在此框架下亟待定价。此外,中国资本市场在平准基金、市值管理等政策支持下,具有低估值优势,具备重估潜力。

夏乐围绕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经济影响、市场反应及未来风险展开阐述,提出大类资产配置的宏观分析基础。特朗普政策组合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对外关税与国内减税形成财政平衡。通过“大而美法案”为富裕阶层减税,以关税收入弥补财政缺口,短期内有利于美股及资本分配,但长期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并抑制增长潜力。他进一步指出,4月2日关税政策引发市场结构性变化,说明美元避险资产地位面临挑战。美股、美债及美元罕见同步下跌,反映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尽管股债市场后期修复,而美元疲软趋势持续,对美元资产信心减弱可能成为长期现象。最后他强调,未来要警惕关税战升级,防范全球经济碎片化风险。特朗普政府可能由于财政压力或贸易协议执行争议再次加征关税,这将引发全球供应链反复震荡,建议投资者跟踪央行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提前布局避险策略。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和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学术沙龙,沙龙立足中国实践、紧跟国际前沿,为推动新时期“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