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加速优供给育新景促开放
摘要:9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近日,2025“春申美好生活季”在上海启动。活动整合文化艺术、旅游休闲、都市消费、体育赛事、展览展会五大板块资源,策划50个重点项目、60多场特色活动。图为“春申美好生活季”表演现场。新华社
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健全统计监测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19项举措。《政策措施》首次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9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让经营主体有真切获得感是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速释放,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入境旅客成倍增长,旅游市场亮点纷呈,演唱会、音乐节广受欢迎,“苏超”“村BA”等群众身边的赛事“火爆出圈”,服务消费已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与此同时,我国服务消费领域供给质量仍需提高,一些领域消费体验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此次《政策措施》正是以推动扩大服务消费为主要目标,着力解决制约服务消费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提出了一些让经营主体有真切获得感的增量政策,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特点。
首先,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求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惠民生是促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促消费也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径。比如,《政策措施》提出“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还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举措,托起居民“家门口”的幸福。“这些举措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提高生活品质,又能推动释放消费潜力。”盛秋平说。
其次,坚持优化供给和激发需求相结合。供给和需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盛秋平介绍,《政策措施》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点,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文旅、体育等消费资源供给,支持提升文化娱乐、体育、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水平。同时,也从需求侧提出支持措施,要求加强消费信贷支持、举办促消费活动,增加服务消费时间等,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
最后,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相结合。一方面,《政策措施》围绕对外开放“做加法”,提出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出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等便利化措施,培育面向国际的医疗、会展等市场等措施。另一方面,又针对对内放开“做减法”,提出“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民营资本进入”。“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吸引更多优质服务消费资源进入,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短缺问题,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盛秋平强调。
开展“三新”试点城市建设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当前,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新技术、新需求不断涌现,消费领域的创新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政策措施》提出要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孔德军表示,开展“三新”试点城市建设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消费者对品质化、个性化、体验化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传统消费业态、模式和场景难以完全满足。比如,年轻群体渴望“体验式生活、个性化表达”,银发群体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农村地区期盼“消费升级、服务提质”,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和满足新需求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发挥消费联动作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往往具有较强辐射性和跨区域性,一个成功的消费场景,既能够促进本地文旅、交通、住宿等关联产业发展,又能带动周边消费。试点城市通过场景创新、模式迭代、业态升级,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消费资源整合,形成“一地创新、多地联动”的模式,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孔德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选择50个左右人口基数大、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增加优质消费供给,创新和丰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新的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活力进一步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企业向“新”行业向“优”市场向“活”
服务消费是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惠民生和促消费的重要结合点。扩大服务消费不仅需要激发需求,也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供给。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针对服务消费细分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出台了多个促进性文件,例如,在银发消费领域,推动出台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措施;在家政消费领域,实施家政“领跑者”行动,出台推动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等;在户外运动领域,推动出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文件,着力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吴越涛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
一是推动企业向“新”,激发创新动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赋能大中小各类服务企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鼓励企业打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体验、挖掘消费新需求。
二是推动行业向“优”,提升服务水平。依托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高技能服务人才供给。在托育、养老、家政、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消费者更放心。
三是推动市场向“活”,营造良好环境。扎实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清理整治市场准入壁垒,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发挥好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作用,持续深入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问题、实现健康发展。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今年以来,各地文旅场景推陈出新,融合业态精彩不断。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在增加优质文旅产品、促进业态场景创新等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产品更新增加新供给、活动创新赋能新场景、业态焕新满足新需求、服务贴心扩大入境游。
吴越涛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也积极行动支持文旅体育设施设备提质升级。组织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和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支持改善停车场、充电设施、通景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将观光游览等设施设备更新纳入“两新”支持范围,提升群众文旅消费体验。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推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项目建设,丰富拓展群众的健身空间。截至2024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到48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从供需两端特别是从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促进作用。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要多630亿元。(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荆文娜)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