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支小的山东样本:全省农商银行扎实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摘要:5年来,全省农商银行资产增长1.12万亿元,各项存款增长1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长5700亿元。
“十四五”规划期间,作为山东人员网点最多、资金规模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全省农商银行牢记“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坚持支农支小不动摇,坚决扛牢农村金融主力军职责,持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发扬“大挎包”优良传统,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质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贡献了农商银行力量。5年来,全省农商银行资产增长1.12万亿元,各项存款增长1万亿元,各项贷款增长570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资产总额3.88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4万亿元,是全省首家存款超3万亿元、贷款超2万亿元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存贷款市场占有率、服务客户数量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党建“厚实力” 夯实改革发展“硬支撑”
位处济南市西北部的吴家堡街道,以盛产黄河大米、黄河鲤鱼、白莲藕等闻名。近日,槐荫区政务中心召开了“乡村振兴金融专员”工作推进会暨“整村授信、金融助农”会议,济南农商银行吴家堡分理处与吴家堡街道办事处就深入落实槐荫区政府、济南农商银行槐荫支行“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进行深度交流和安排。
济南农商银行吴家堡分理处与吴家堡街道办事处是多年的党建共建单位,双方依托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吴家堡黄河大米”品牌,带动了黄河片区农业产业发展,成为系统内党建促进发展的典范。目前,济南农商银行槐荫支行提供5亿元专项授信,支持辖内农业生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产业项目建设。
5年来,全省农商银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传承“大挎包”优良传统,推动“五要五不要”实践要求落实落地,全系统制作金融文化墙6466面,实现了机构、网点全覆盖,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四大行动”,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党建优势转化为金融发展优势。
深耕“三农”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5年来,全省农商银行发挥点多面广、联接城乡优势,加大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围绕“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加大对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特色种植六大优势区的支持力度,选取县域重点行业545个,逐一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盛夏时节,烟台大钦岛迎来最繁忙的时节——海带丰收季。
“今年多亏农商银行的帮助,我又买了艘渔船,效率提高了,产量也上来了。”海带养殖户田世江说。
两个月前,长岛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得知田世江的融资需求,“自家养殖规模庞大,但仅靠一艘船抢收不过来,错过黄金期则难卖好价,短期内却凑不出买新船的钱。”
该行深知“农时不等贷”,立即根据实际情况为客户量身定制“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贷”,仅用3天时间,40万元信贷资金便发放到位。
这是长岛农商银行精准滴灌“蓝色粮仓”,护航海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行先后创新推出船舶抵押贷、耕海牧渔贷、养殖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目前,长岛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海产养殖类贷款6.7亿元。
“十四五”以来,省农信联社完善顶层设计,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全省系统“十四五”规划,指导农商银行把服务乡村振兴写入公司章程,健全“三农”金融委员会,创新推出“兴农”“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富农”五大系列产品,目前,服务乡村振兴信贷产品85款。
全省农商银行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金融服务队伍,全面推行驻村办公,近2万名客户经理奔走于乡镇、村庄、社区,提供定点服务,开展整村授信,塑造金融服务示范样板。5年来,全系统选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5863个,累计授信654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9397.97亿元,较年初增加394.6亿元,以全省12.7%的贷款市场份额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涉农贷款。
支农支小 滋养经济“毛细血管”
支农支小是农商银行的天职。全省农商银行把资金精准注入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当好小微企业发展的“护航员”。
“年初,因采购钢材、更新设备,资金周转不过来。”济宁利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大利说,兖州农商银行为企业匹配了“助企循环贷”,仅3天时间1000万元贷款顺利到账,授信期限3年,随借随还。
“短、小、频、急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兖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郭长中说,“助企循环贷”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最长授信期10年,单个循环合同3年内到期可一键续贷,无需偿还本金。
“十四五”以来,省农信联社全面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认真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印发《全省农商银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等,健全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小微企业首贷培植和金融服务三年攻坚行动,强化小微企业网格化管理,依托智慧营销系统进行网格化管理和客户画像。截至6月末,为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授信155万户、用信76万户,用信覆盖面达8.52%。
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19亿元,增长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个百分点,累计培植首贷企业2.5万户、发放贷款237亿元;主动减息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上半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下降2.4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 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夜晚的长清区炒米店村文化广场上,济南农商银行长清支行工作人员以防范电信诈骗、虚假理财等案例为切入点,讲解“陌生链接不点击、转账汇款先核实”的窍门,打造一堂“金融+民生”主题课堂。
在鄄城黄河滩区迁建的六合社区,农商银行把金融服务点搬到社区居民家门口,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当地百姓可以激活社保卡、领取小麦补贴、存贷款等,为黄河滩区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注入金融力量。
从金融知识普及到资金支持,从便捷支付服务到反诈、反假货币宣传,从传统金融服务到“金融+养老”“金融+社保”“金融+健康”“金融+教育”等多场景服务,全省农商银行把金融服务深深扎入“三农”这片沃土。
5年来,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发挥“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的优势,加大对社会民生领域支持力度,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推进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城镇社区家庭“四张清单”对接服务,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营业网点4670个,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2.25万个,整村授信覆盖面达96.5%;组建金融移动服务队3543支,流动银行服务车26辆;提供粮食补贴、低保等项目137个,年度代发业务笔数达30亿笔,惠及5.06万个行政村、6500万居民。(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