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六强”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经营主体达786.78万户
摘要:湖南近年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实施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省及长沙市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各类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正是湖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扎实成效。
中国发展网讯 “身在湖南,办事不难”“投资湖南”,如今已成为企业群众对湖南营商环境的直观感受。10月15日,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会上,湖南省发展改革委重点介绍了湖南优化营商环境的“六强”举措。
新闻发布会现场。曾盼明 摄
据介绍,湖南近年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实施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省及长沙市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连续位居全国前列,各类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正是湖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扎实成效。
强市场、激活力。湖南围绕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深化制度体制、市场化配置等改革,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完善,不断促进民间投资“敢投、会投、能投”,增速居全国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经营主体达786.78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60.94%,其中民营主体占比达98.47%,“投资湖南”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强服务、增便利。湖南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出4批47个重点事项,已落地39个,平均压减跑动、环节、时限、材料超70%,大件运输等案例入选全国典型。做强“湘易办”超级服务端,综合指数跻身全国前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连续6年获国家部委推介。
强要素、优保障。湖南以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为主攻方向,综合施策降低物流、融资、用能、用地等成本。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较“十三五”末下降0.9个百分点。实施“金芙蓉”跃升行动,撬动金融活水。创新搭建“湘信贷”平台,累计放款3360亿元,缓解中小微融资难题。持续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和可靠性,优化分时电价政策,将低谷平段时间连续设定为16个小时,降低用电成本。创新工业用地方式,保障项目落地。加强技术、人才等保障,打造创新创业热土和年轻人友好省份。
强法治、稳预期。湖南出台了《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形成“1+N”法规政策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国率先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地方性法规,创新“扫码入企、联码督查”,推行“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加强产权保护,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制度框架,夯实数据基础,创新信用监管,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信用服务,累计为企业完成信用修复57033件,“信用湖南”更加深入人心。
强开放、提质量。湖南通过实施湖南自贸区提升战略,5年来形成109项制度创新成果、7项全国推广。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设立全国首个贸易仲裁中非庭审中心。畅通五大国际贸易通道,提升通关效率。深化“湘商回归”“校友回湘”“湘智兴湘”工程,2022年以来湘商回湘新注册企业超5000家。
强机制、重创新。湖南还打造了“营商码”收诉求、“营商网”晒案例、“营商平台”督整改机制,实现诉求闭环管理。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六个一”举措(一榜一奖一中心,一册一办一平台),获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推介。全面推行“机器管招投标”,建立排除人为干预的交易模式,市场活力、交易效率和民企中标率明显提升。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和“送解优”行动,组织数万名干部下沉企业一线精准服务。
下一步,湖南将以“三化”为引领,聚焦企业群众新需求新期盼,推出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让“身在湖南,办事不难”的体验更真切,让“投资湖南”的品牌更响亮,以营商“软环境”造就湖南高质量发展“硬实力”。(邢成敏 曾盼明)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