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梅州市大埔县工业有“新” 康养有“智”   

2025-11-05 16:03 中国发展网
梅州市大埔县

摘要:郑清水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医、养、康、护、娱’五位一体模式。顺康护理院将联合高校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推动梅州养老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用科技与服务的温度,为长者铺就“有尊严、有品质、有希望”的幸福晚年之路。

近日,梅州市大埔县2025年三季度重点产业项目开竣工活动在大埔县科技创新产业园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举行,据了解,此次集中开竣工的11个重点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38.3783亿元,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机构、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这批项目的落地与投产,不仅为大埔县工业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也推动县域康养服务体系迈入智能化、专业化的新阶段,成为大埔县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工业项目的“强基固本”到康养项目的“惠民暖心”,此次大埔县三季度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既聚焦经济发展“硬实力”,也兼顾民生服务“软实力”。未来,大埔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谱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激活制造业发展新引擎

在恒优制冷(梅州)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零部件组装,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在工位上忙碌,机器轰鸣声与物料传输的节奏声交织在一起,一幅朝气蓬勃的工业生产图景正缓缓展开。作为此次开竣工活动的举办地,该企业自2025年8月正式投产后便迅速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成为大埔县近年来重点引进的制造业标杆项目。

恒优制冷负责人丘创优说,从项目洽谈、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离不开大埔县委、县政府的贴心服务。早在2018年,丘创优便在惠州博罗创办广东恒优制冷设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冷凝器、蒸发器等制冷设备领域,累计拿下十余项发明专利,2024年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前两年听说家乡大力推动实体经济、聚焦制造业发展,招商团队多次上门推介政策,让我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从项目选址到手续办理,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协调解决用地、水电等问题,“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能安心扎根,专注搞生产、拓市场。

恒优制冷项目占地约22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6500万元,年税收350万元。目前,企业订单已覆盖华南地区食品加工、空调主机、医药、冷链物流等领域,同时辐射部分海外市场。丘创优表示,计划用3至5年时间,成长为梅州制造业专精特新标杆企业,始终紧扣‘技术立企、服务本地、辐射全国’主线。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家乡引荐更多优质企业与项目,助力大埔制造业集群发展。

同样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还有入驻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中瓷(广东)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公司产品展示区,总经理赖万明捧起一个黝黑细腻的电饭锅,展示其独特优势,他说,这是我们用新型陶瓷材料制成的内胆,煮饭能煮出柴火香味,还具备防刮、不黏的特性,目前已接到多个家电企业的合作意向,这款看似普通的内胆,背后是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深耕——作为公司自研产品的“冰山一角”,其核心技术源自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邱文丰的合作。

赖万明说,与邱教授的合作,始于一次偶然的家乡之旅,2024年邀请邱文丰到大埔旅游,没想到这次行程不仅唤醒了邱教授的“乡愁”(其祖辈为梅州人),更让邱教授对大埔的黄泥产生了科研兴趣。大埔的黄泥成分独特,很适合用于新型陶瓷材料研发。在共同的乡土情怀与技术共鸣下,两人迅速达成合作意向,决定将炭/碳化硅(C/SiC)功能复合材料、红外辐射新型陶瓷等技术落地大埔。在大埔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中瓷新材料迅速完成项目落地,2025年6月开启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14亿元,年税收750万元。

恒优制冷与中瓷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是大埔县以“工业为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埔县围绕“招大引强、培优育强”目标,一方面通过“贤达回归”工程吸引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另一方面依托产业转移工业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此次三季度重点产业项目的集中开竣工,让大埔的工业“心脏”跳动得越发有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此次竣工投产的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大埔顺康护理院的正式运营,标志着大埔县养老服务体系迈入“医养深度融合+智慧化服务”的新阶段。

该院坐落于湖寮镇西堤路,采用“公建民营”模式,与大埔县中医医院构建紧密医联体,以“医养深度融合”破解养老难题,让辖区长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走进大埔顺康护理院,柔和的暖光洒满走廊,防滑地面搭配无障碍扶手,每个房间都配备圆角防撞家具,细节之处尽显适老化设计的贴心。作为大埔县规模领先的医养结合型机构,顺康护理院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床位416张(含医疗床位98张)。院内全面落实适老化设计,无障碍通道、24小时智能呼叫系统覆盖全院,单人间、双人间等多元房型搭配圆角防撞家具,从硬件上保障长者居住安全;内科诊室、康复大厅、书法室等功能区同步投用,满足长者医疗、文娱等多方面需求。

该院院长郑清水说,不仅要让老人住得安心,更要住得有品质、有尊严,护理院突破传统养老单一照护模式,构建“评估-干预-跟踪”全周期服务体系。入住前,多学科专家团队将依据国家与广东省标准量表,为长者定制“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入住后按“自理、半失能、全失能、认知症”四类照护等级,匹配个性化服务——自理长者可参与20余项兴趣课程,半失能长者享受“生活助理+康复训练”双轨服务,失能失智长者则由持照护理员提供“认知症友好照护”,搭配音乐疗法、记忆小镇场景复原等非药物干预,助力长者维持社会功能。

医疗保障是该院核心优势之一。大埔顺康护理院依托“医联体+互联网”模式,省、市、县中医医院专家每周驻点坐诊,开展艾灸、拔罐、耳穴压豆等特色理疗;急危重症患者可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直达大埔县中医医院,真正实现“预防-治疗-康复-养老”闭环服务。107名专业员工组成的服务团队(含8名住院医生、35名护士、38名持证护理员)24小时值守,为长者筑牢健康防线。

该院引入华为鸿蒙智能毫米波雷达监测系统,成为区域智慧养老的先行者。每间客房配备的AI超感传感器,能在0.3秒内捕捉跌倒、坠床等突发状况,同步向护理站与家属手机推送预警;夜间睡眠监测功能可精准识别起夜次数与离床时长,智能调节夜灯亮0度,兼顾安全与隐私。“华为鸿蒙全屋智能”样板间更实现语音控制全覆盖,让行动不便的长者轻松掌控生活设备。

郑清水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医、养、康、护、娱’五位一体模式。顺康护理院将联合高校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推动梅州养老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用科技与服务的温度,为长者铺就“有尊严、有品质、有希望”的幸福晚年之路。(中国发展网 石培璋 黄思程 记者罗勉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