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日本经济未来结构性问题深化与适应性调整并存

2025-10-23 11:4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日本经济

摘要:日本近年来采取深度跟随和绑定美国的经济外交策略,2017~2024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在日本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所上升。2023年和2024年,美国均超过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季晓莉

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主办的《日本经济蓝皮书(2025)》新闻发布会暨日本经济形势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蓝皮书总报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日本经济将处于结构性问题深化和适应性调整并行的状态。

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5年和2026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1.1%和0.8%,较2024年有所改观,但整体经济增长率仍较低。根据IMF预测,2025~2029年,日本名义GDP美元换算值将继续低于美国、中国、德国,且有可能在2026年前后被印度超过,世界经济排名居于第四位或者第五位。

日本近年来采取深度跟随和绑定美国的经济外交策略,2017~2024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在日本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有所上升。2023年和2024年,美国均超过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对象国。

2024年,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到565.7亿美元。但美国强化关税措施并出台针对汽车等重点行业的关税措施,会对日本出口造成重大打击,特朗普上台带给日本的影响包括保护主义抬头、通货膨胀加速、脱碳战略倒退、被迫增加防卫费、对华强硬政策的波及影响、政府面临困境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随着经济显现出复苏趋势,日本私人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有可能获得恢复,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也能为日本经济带来一些活力。

在家庭部门,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并启动加息、美欧央行暂停加息步伐之后,日元贬值的速度有所减缓,同时能源等资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的影响逐渐被消化,物价上涨幅度逐渐收缩,对私人消费造成的压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实际工资持续下降的趋势已经被遏制住,再加之日本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提高工资收入的政策措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望增加,利好消费。

在企业部门,日本国内半导体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带动相关需求增加,海外对于日本半导体装置的需求也在扩大,数字化转型带动与软件相关的设备投资稳步增长。然而,由于此前多年来日本物价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近期物价飙升使得居民和企业对物价上涨有较强的警惕性。同时,虽然实际工资不断增加,日本依赖大规模财政支出支撑经济的局面很难改变。

随着日本少子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萎缩等问题将逐渐显性化。同时,日本政府在年金、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持续增长。在日本2025年度初始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日本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33.1%。

并且,日本政府每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均需要以扩大财政支出、发行国债作为支撑,政府债务不断累积。据IMF统计,2025年,日本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保障基金在内的一般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48.7%,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高,是美国124.1%的两倍左右,大大超出德国的62.1%、法国115.3%、英国103.8%的水平。

今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可以促进资源分配更有效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有望推动日本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缓慢回升;同时,劳动时间减少的趋势可能得到缓解,资本存量增长率也可能出现循环性提高。这些要素对于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可以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

但是,在人口结构长期变化的趋势下,劳动投入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基本为负;而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投资等目前进展仍然比较缓慢;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等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会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较低水平,能否持续回升仍有待观察。

总体来看,中长期日本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的可能性较大,但面临诸多风险。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措施过于关注短期纾困目标,不仅对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有限,还可能催生潜在经济风险显性化问题。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带来区域供应链的拓展,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