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经 正文

实现三个“新跃升” 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根基更加牢固

2025-11-05 16:00 中国发展网
内蒙古

摘要: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在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新跃升”。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复杂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经济底盘更稳、韧性更强、活力更足。近日,记者从内蒙古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在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瞩目成就,现代化建设实现“三个新跃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内蒙古经济实力接连迈上关键台阶,体现在“总量跨越、增速稳健、人均提升、投资强劲”四个方面:从总量看,自2021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后,自治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更是突破2.6万亿,时隔5年重新回到全国中游;从速度看,“十四五”前4年GDP年均增速6.1%,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保持了稳健增长;从人均看,2024年人均GDP突破11万元大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再看投资,2022-2024年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增速排名从2020年的全国倒数第3位跃升至正数第2位,一大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惠及千家万户的优质工程集中落地,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驱动实现新跃升。内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厚植创新沃土,“科技兴蒙”行动深入实施,2022年,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首次进入全国中等创新地区行列,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产业创新这些关键指标增速都冲进全国前10。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容量构网型储能样机、全国首台“零碳排放”重型矿用卡车、首套煤矿5G智能控制终端等,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全线贯通,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在赤峰实现100%绿电制氢,全球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稀土冶炼分离项目在包头投入运行,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在乌海加速建设,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跃升。能源保供彰显担当,全力释放煤炭优质产能,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0亿吨以上,外送占比稳定在60%以上,保障了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省份的煤炭供应;外送电量占比稳定在40%以上、占全国外送电量六分之一以上,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新能源发展跑出“加速度”,抢抓“双碳”机遇,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在库布其沙漠深处拔地而起;乌兰察布“草原云谷”不仅汇聚数据,更成为绿电消纳的典范;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在鄂尔多斯成功投产,打通了“绿电”到“绿氢”的转化链条。2024年底,自治区新能源总装机达到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新增装机、总装机、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一。战略资源韧性持续增强,新发现铁、金、锂、锡等9种大中型矿产地42处,包头稀土高新区加速向“世界稀土之都”迈进,稀土新材料产值占全国比重持续领先,产业链不断向下游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在粮食安全、肉类供给、奶业振兴等多个领域展现新作为,绿色、有机、纯天然的“蒙”字标产品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与日俱增。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820亿斤,全国排名第六,可满足4亿人1年的口粮消费;牛奶产量全国第一,伊利、蒙牛两大世界级乳企引领发展,实现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牛羊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锡林郭勒羊”“科尔沁牛”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全国近一半的羊绒出自内蒙古。农业从种植到收割九成靠机械完成,在巴彦淖尔国家级农高区,无人机精准高效作业,硬质小麦实现了从优质品种培育到高端面粉、烘焙食品的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精心谋划了10大产业集群、21条产业链,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蹄疾步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算力和智算规模居全国首位,生物医药、现代装备制造、低空经济不断拓展新赛道,新质生产力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发展网 记者于水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