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两会”在即,今年的GDP目标该怎么办?

2020-05-06 13:44 三联生活周刊
两会 gdp

摘要:中国人民一向具有努力奋斗的美德,也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对于个体来说,并不会因为政府不设定GDP目标,就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奋斗。如果政府兜住了就业的底线,只要人民有工作的机会,就有消费的能力和信心,各行各业才能创造出生生不息的需求,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今年的“两会”终于正式确定了日期,人大和政协会议将分别在5月22日和21日召开。“两会”期间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一向是《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报告中关于年度GDP目标的设定。今年中国的GDP目标该如何设定?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等待答案。

如果不是疫情的意外冲击,今年的中国经济原本有很多重要目标要实现,其中一个最核心的硬指标是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今年的GDP增速要至少保持在5.6%以上。

去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1%的增长,即使今年略有下滑,实现GDP翻番原本没有悬念,但是,疫情的爆发彻底打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今年一季度,中国GDP负增长6.8%,如果想要实现5.6%的全年目标,以保证今年GDP翻番,这意味着剩下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需要狂飙猛进,但在当前局势下并不现实。

从中国自身来看,虽然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复工复产也陆续展开,但是考虑到疫情的反复性,复工复产也只能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而从国际上来看,很多发达国家的疫情还在升级,美国一季度的GDP下滑了4.8%,创下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考虑到美国的疫情主要从3月份才开始升级,预计美国经济二季度增速还会进一步下滑。外部环境的恶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复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只有1.2%,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速,今年中国实现GDP翻番显然无望。

作为改革开放后首次延期的“两会”,在特殊时期该如何给中国经济定调,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在疫情爆发之初,国内有关方面并没有降低增长预期,今年3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还提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但是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超出预期,有关方面已经开始调整目标,到了4月1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提法悄然消失,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六保”的目标。

由此推断,今年“两会”对GDP翻番的目标应该不会刻意强调,对中国经济而言,即使今年不能翻番,明年实现翻番目标也不会有太实质性的影响。最大的悬念在于,如果放弃GDP翻番,今年中国的GDP将会设定怎样的增长目标?更进一步说,在内外形势都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今年中国经济还会不会设定增长目标?如果今年“两会”继续一如既往设定GDP增长目标,对中国经济而言属于常规操作,但如果史无前例不设增长目标,这将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亮点。

长期以来,中国每年都要事先设定一个GDP增长目标,原因之一是为了解决就业,所以必须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不过,以经济增长来实现就业,往往会鼓励地方政府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而很多资本密集型行业,解决就业的能力也并不强。

和GDP增速相比,就业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只要稳住了就业,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就会减轻很多。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失业率都高达两位数,创下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很多人应该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今年4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第一条就是保居民就业,由此也可以看出就业在当前中国经济任务中的重要性。而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在疫情冲击下还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最终GDP增速到底多少其实也并不太关心。

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果不设GDP目标,而是以就业优先,就能够为解决就业倾斜更多的资源,解决就业的效果也会明显提升。疫情爆发之后,很多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由政府直接帮助企业发工资,如果企业保留员工的工作,员工的部分工资可以由政府来承担。比如德国的短时工作制就被很多国家借鉴,遭遇困境的企业保留和员工的雇佣关系,员工可以减少工作甚至不工作,公司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量支付工资,和原来收入相比减少的部分,政府可以给员工个人补贴60%,有小孩的家庭补贴67%,相当于政府、企业和个人携手共克时艰。一旦将来企业需求回暖,这些员工也可以随时满员复岗,企业也不至于出现人才流失,当年德国就是靠这套办法度过了次贷危机的冲击。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启动新老基建,将经济增速稳定在一定水平线上当然有必要,不过,刺激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未必能直接惠及个人,如果为了满足短期的GDP目标而强行刺激,除了各种负面效应之外,一旦刺激手段退出,经济重新下滑也将难以避免。如果将更多资金直接用于解决就业,通过财政补贴为个人保留工作和收入,才可以稳定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最大程度惠及个人。否则,如果民众大量失业失去消费能力,一个没有需求的经济体将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需求萎缩,最终百业凋零,而这不是仅仅依靠刺激投资就可以解决的。

还有些专家坚持认为中国必须要设定GDP目标,主要理由是——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没有一个GDP目标就没法干。不过,纵观全球那么多国家,包括最大经济体美国,很少有国家每年都需要预先设定一个GDP目标,如果说没有目标就没法干,全球经济岂不早就乱套。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过于强调了政府对经济的作用,小看了市场个体的创造性。

美国历史上有一位不那么知名的总统叫柯立芝,他认为做总统最好的状态是每天工作不超过4个小时,睡觉不少于11个小时。正是在这位总统任期之内,诞生了美国历史上“咆哮的20年代”,当时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科技、文化艺术等高度活跃,被后人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总统看似不作为的背后,其实是他对市场的高度尊重,柯立芝说过一句很有力量的话:一个人建一座工厂就是建了一座寺庙,在那里工作的人虔诚膜拜。柯立芝的思想,其实就是将企业家和个体放到很高的位置,尽量减少政府角色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一向具有努力奋斗的美德,也有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对于个体来说,并不会因为政府不设定GDP目标,就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奋斗。如果政府兜住了就业的底线,只要人民有工作的机会,就有消费的能力和信心,各行各业才能创造出生生不息的需求,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责任编辑:唐雅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