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埸获奥运会跳水“双金王”
摘要:谢思埸自幼结缘跳水,2002年,在年仅6岁时刚刚学会游泳不久,就被汕头跳水学校相中,11岁就从汕头业余体校入选到广东省队,开始踏上了他的跳水之路。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 8月3日下午,在东京奥运跳水男子3米板决赛中,汕头籍(暨南大学)奥运跳水健儿谢思埸再获金牌,成为“双金王”,也成为中国队内目前唯一一位拿到奥运双金的男运动员。
此前(北京时间7月28日下午)东京奥运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谢思埸与王宗源以完美的发挥稳稳获得冠军。
宣布成绩的一刻,谢思埸终于忍不住激动的泪水,并与教练和队友拥抱,赛后,赛场升起五星红旗,国歌奏响,领奖台上的谢思埸红了眼眶。
据了解,谢思埸自幼结缘跳水,2002年,在年仅6岁时刚刚学会游泳不久,就被汕头跳水学校相中,11岁就从汕头业余体校入选到广东省队,开始踏上了他的跳水之路。
2011年,15岁的谢思埸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同时掌握109B和409C的人,这是两个难度系数为4.1的跳水动作,几乎达到了人体运动的极限。2013年,他接到国家跳水队的集训通知,进入国家队第二年便被安排与奥运冠军林跃搭档,竞争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2014年备战青奥会时,谢思埸意外脚腕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医生在他的脚里打入两根钢钉和一根柳钉。伤病的疼痛让一直对跳水有强烈热爱的谢思埸产生了自我怀疑,彷徨失措时,甚至在考虑是不是要与跳水说再见。
但手术后仅半年时间,谢思埸奇迹般地回到了训练场上。“它就是长在你身上的一部分,但我有未完成的使命,所以必须坚持下去,把疼痛吞到肚子里。”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谢思埸终于坚持了下来。
这次,他从跳台转向跳板,找回了受伤前的自己。2015年的世锦赛一米板赛场,谢思埸以485.5分的成绩夺冠,这样的成绩给了他极大的鼓舞。然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夕,由于脚内钢板错位,谢思埸不得不接受第二次手术,这意味着他将遗憾错过里约奥运会。
再次从伤病中恢复后,谢思埸终于彻底爆发。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谢思埸首次在世界大赛上参与奥运项目的角逐,有惊无险地拿到冠军,自此他便开启包揽模式,短短三年,他已经狂揽五个世界冠军头衔。
谢思埸于2014年入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之外,学习上他也没有懈怠。每天繁重的训练和比赛之余,他都尽量挤出时间问同学和老师们学习的进程,然后自己参考学习,也会经常随身携带书本,利用训练之余努力学习。他谦虚地表示暨大的老师和同学让他对知识有新的了解,也对世界的认识跨上一个台阶。就是这样的国际级运动健将用自己实际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何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谢思埸非常感恩在暨南大学就读的时光,感谢老师们对他的教诲和帮助,让他没有负担地投入训练和比赛。
如今25岁的谢思埸终于站到了跳水界的最巅峰,成为三米板上当仁不让的第一王者。作为土生土长,并由汕头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谢思埸的夺冠,为汕头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极大鼓舞了本土运动员,他是至今为止汕头运动员获得的第6枚奥运金牌,并以“两枚奥运会金牌”的辉煌战绩成为汕头第一位奥运会跳水项目“双金王”。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