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光,照亮“温馨”的家 ——哈市抗疫小区“点长”的温暖守护
摘要:温馨小区比较特殊,她是一个承载着城市变迁的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数都是见证和建设过这座小城的老年人,其中病、残等特殊群体较多,尤其是独居的留守老人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倪馨 记者林强报道 “坚决完成任务,展现出水务人的风采”,日前,哈尔滨市双城区水务局节约用水中心开始负责双城区温馨小区的包保工作,怀着必胜的信念,点长许大朋和同志们第一时间进驻到温馨小区。
临危受命,攻坚克难。
温馨小区比较特殊,她是一个承载着城市变迁的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数都是见证和建设过这座小城的老年人,其中病、残等特殊群体较多,尤其是独居的留守老人多。
点长许大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小区居民“不服管”,小区里的老年人平时习惯了遛弯儿,不让出小区,就在院子里溜达,还三三两两的唠嗑。许大朋耐心地解释区防控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和措施;解释新冠病毒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产生的危害......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地叫着,终于把大部分居民劝回了家里。
一位老大爷今年七十多岁,无论许大朋怎么劝说,他都一直坚持要出门,许大朋就坐在老人家门口守护着,陪他聊天、陪他说话,就这样,他和同事们一直陪了老人家两天,才终于说通了老大爷,配合许大朋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
纾难解困 暖心守护
孟子云:“老吾老及人之老”,在许大朋心里,也把这些老年人当做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长辈。在做好各种防疫工作的同时,许大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带领战友们深入到每个有特殊情况的家庭当中,为他们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解决了居民不下楼,不聚集的问题,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让出屋了,啥事都找许大朋,都要喊许大朋上楼一趟,许大朋一天下来爬楼爬的腿都酸得仿佛没了知觉。
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或许会心生委屈,至少也是会和居民讲讲道理,争辩一下。可是许大朋却没有任何不开心,相反他觉得和居民拉近感情的机会来了。于是,只要居民们喊他做任何事,哪怕只是上楼送一样小东西,他都马上去办。“不要出来!安心在家,马上就给您办,立刻给您送......”
老人们不会用手机下单买菜,大朋就第一时间冲上楼层帮忙买菜;老人们取不了送来的蔬菜包,大朋就步履匆匆地送到他们屋里面;老人们不能自理,大朋就端起饭碗一点点喂到老人嘴里。
小区里有一位70多岁患有尿毒症的老人,身边只有老伴儿陪伴,需要每隔两天做一次透析。得知这个情况后,许大朋二话没说,承担起家人的角色,按时接送老人往返医院,亲切抚慰老人情绪,让老人安心地渡过了封控期。
小区里一位老人因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幸去世,子女都在平房区居住,无法第一时间赶到家中。许大朋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承担起料理老人后事的重任,他先是联系殡仪车辆,配合相关部门给老人开具死亡证明,协助家属返回双城,帮助联系殡仪馆,还亲自抬扶老人棺椁,直至最后老人火化。
有谁能想到,小区值守的点长竟然在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和居民结成如此深厚的感情。小区里的居民不知道这些逆行的大白都是谁,只知道有一个小伙子叫“大朋”。“有难题找大朋,有难事找大朋”,这句话已经成为温馨小区居民们的口头禅,更是深深地烙印在居民们心里的平安符。
爱出爱返,共建温馨
作为“点长”的许大朋带领包保工作组的战友们24小时驻守在这里,住帐篷、睡板房。在小区一忙就是一天,许大朋的真诚和包容感动了居民,渐渐地,大家不但不再难为他,还主动帮他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工作,一位曾经最能针对他的阿姨竟然主动当起了志愿者,每天帮他维持核酸采集秩序;一位和他吵过架的大哥主动帮他上楼为居民配送物资;同样一位和他吵过架的大姐也成了他的好帮手,协助他做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居民们的心中大朋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他们再也舍不得“欺负”他。
“大朋,辛苦你了”是许大朋每天听到的最多的话,每当他听到这句话,他总会笑一笑:“居民们需要我,这么做值得!”
正是由于许大朋和他的战友们用连续作战、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本来人心慌乱的小区感受到了安宁也感受到了温暖,让温馨小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温馨”家园。
火线申请入党
煤气罐、氧气瓶等重物的运送,压弯的是许大朋的腰背,而许大朋挺起的,是一个勇于担当的脊梁。汗水浸湿的是许大朋的衣衫,却也滋润着许大朋心中成为党员的种子。
当“爱心采购员、铁面守门员、无偿搬运工”等等一个又一个标签贴在许大朋的身上时,他却最想把“中国共产党员”这个分量最重的标签贴在身上,于是,许大朋在疫情一线向双城区水务局党组郑重递交了字字千金的入党申请书!
许大朋身上体现的,是每一个奋战在抗疫一线人的风采,他们用质朴、坚韧、责任、担当展现了对家乡、对人民无限的忠诚与热爱。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