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开发区:1.8万元高脚“白菜王”背后,是一条“强村富民”的产业链
摘要:“我们的采收期为一个月左右,每亩可收获一万斤左右,预计总产量可达到20万斤。”乌炭坞高山高脚白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这株高1.27米的“白菜王”就来自这片基地,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胡雅心、钱振威、陈炼钢、记者沈贞海浙江报道 一棵大白菜能有多贵?11月17日,金华开发区汤溪镇厚大村第八届白菜文化节正式开幕,一棵高1.27米的厚大高脚“白菜王”拍出了1.8万元的高价。
高脚白是汤溪地区的明星蔬菜,产自依山傍水的厚大村。金华开发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金华开发区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脚白是汤溪地区的明星蔬菜,产自依山傍水的厚大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又有独特的气候和水质,这里的白菜茎长且白,叶稀而少,平均高1.1-1.2米,又称为“厚大白”。如今,高脚白已经成为了村里的致富产业。厚大村民种植高脚白菜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嘉定年间,如今,这里家家户户依然保留着种植高脚白、食用高脚白的传统。
今年,厚大村利用一座废弃的采石矿建成乌炭坞高山高脚白菜种植基地,通过对该矿区进行复垦复绿,整理约100余亩山地(含平台和梯田)。8月份开始,在山脚下分批试种高脚白,涉及种植面积20余亩。如今,这片基地已经迎来了丰收,大片翠绿的高脚白正亟待采摘。
“我们的采收期为一个月左右,每亩可收获一万斤左右,预计总产量可达到20万斤。”乌炭坞高山高脚白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这株高1.27米的“白菜王”就来自这片基地,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当地村民以高脚白为原材料,制作出了许多极具当地风味的美食,比如腌制八宝菜(卜卜菜)、生菜梗炒豆腐干,咸鲜浓郁的烂松菜滚豆腐更是很多汤溪人味蕾的记忆,其代表的汤溪传统饮食文化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汤溪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道路,将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厚大村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利用村里的高脚白做起了文章。此次活动,厚大村进行了新鲜白菜销售、腌制白菜和八宝菜销售、烂菘菜销售的签约仪式,通过打通高脚白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建强产业链,提升产业链附加价值。
“我们饭店腌制的烂菘菜全部产自厚大高脚白,每年的用量从一万多斤增加到现在的两万多斤。”金华市百老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志先大手笔拍下“白菜王”,还和村里进行了签约。“我们希望将高脚白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进一步助推汤溪菜及汤溪饮食文化‘出圈’。”
走进厚大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数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忙碌着,晾晒、摘叶、洗菜、晾干、腌制……一道道深加工工序有序进行中。
为了进一步把产品推向市场,厚大村持续加强腌制程序标准化、食品安全管理。今年,由村民入股成立了公司,重点进行产品研究和开发。目前,利用游泳池接地气、温湿度适宜的特点进行加工生菜梗和卜卜菜。
厚大村村民范向红是这里的员工,这段时间,她和同事们格外忙碌,每天早上八点钟就要到这里,择菜叶、清洗、晾晒,切好后搬到缸里,由专业师傅进行腌制,进行装瓶打包,什么活都要干,一个月工资有四五千元收入。
“在这里上班感觉挺好的,就在家门口,还能顾得上家里的小孩和老人。”附近的村民范大姐说。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本村及附近村的人。高脚白产业不仅可以联动村社、农户,推动产业发展,还可以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进一步拓宽共富新路径。
厚大村将高脚白打造成了一张金名片,通过举办以“白菜”为主题的文旅活动,以竞拍白菜王、品汤溪菜为基线,设置了各类活动,比如,举办蔬菜瓜果展销,集中展示汤溪当季的瓜果蔬菜,设置网红打卡点展示白菜文化等。活动还吸引了20余家企业单位从外地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腌制的白菜梗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下一步,我们打算将其做成预制菜,依托乡贤力量,寻求与餐饮协会、高校的合作,进一步打响厚大高脚白菜这一品牌,提高社会效益、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事业铺开道路。”厚大村党支部书记范风有说。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