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甘肃通渭:旧貌换新颜 避险搬迁开启新生活

2025-04-03 14:12 中国发展网
易地扶贫搬迁 避险搬迁

摘要:2024年榜罗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共安置2村40户群众,分别为榜罗镇大庄村23户和岔口村17户群众。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以“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为目标,通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易地扶贫搬迁“双轮驱动”,累计惠及超8500户群众。搬迁群众不仅告别了“穷窝窝”,更依托产业扶持与政策保障,实现了安居乐业。

图为通渭县榜罗镇大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新貌 张赛/摄

初春时节,走进通渭县榜罗镇大庄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青瓦白墙的两排新房格外醒目。23户曾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于去年年底搬入新家。这两天天气暖和,住进新房的李小明一边忙着收拾新家,一边进行着旧宅拆旧复垦。

图为岔口村村民在粉刷新房子 张赛/摄

“以前住在山脚下,路难走、房子破,现在房子宽敞明亮,出门就是水泥路。”李小明感慨,以后再也不怕房子不安全,孩子们回家都有地方住。

图为搬迁户李小明的新家 张赛/摄

搬迁不仅要“安居”,更要“乐业”。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福告诉记者,安置点预留养殖空间,同步推进住房与产业基建,如暖棚牛舍配套,黄芪等中药材种植,种养结合,兼顾生计与居住舒适度。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双管齐下,搬迁成为群众迈向幸福生活的起点。 “现在主要是旧址拆除和房屋平整,为了让农户们稳得住、可致富,今年配套产业,让大家种植黄芪。”王永福说。

过去,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群众常面临“逢灾必迁”的困境,榜罗镇大庄村老庄社、岔口等村社曾因老宅地处隐患点饱受出行不便与安全威胁。如今,通过“政府配套+农户自筹”模式,根据“10+5+N”等政策配套,提供每户10万元补贴及5年财政贴息贷款,科学规划集中安置点,彻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

图为通渭县榜罗镇岔口村安置点 张赛/摄

2024年榜罗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共安置2村40户群众,分别为榜罗镇大庄村23户和岔口村17户群众。

走进岔口村村民焦世堂的家里,二层小洋楼很是气派,开春以来,他就张罗着房子的装修,想起以前旧房子自来水管破后,房子地基下陷,他仍心有余悸。如今搬进新房让他没了后顾之忧。“要是没搬下来,今年7月那场大雨,后果不敢想。”焦世堂脸上透着挪穷窝、换新颜的笑容。

“今年以来,榜罗镇聚焦‘政策宣传引导、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通过精准认定搬迁对象、逐村排摸、逐户见面,确定避险搬迁73户,抗震农房改造和土坯房质量安全提升684座。”榜罗镇人大主席师国荣介绍,截止目前,5个村内安置点开工建设两个,抗震农房开工150座。

从深山沟壑到川间平地,从危房旧舍到宜居新楼,通渭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全力推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以搬迁为笔,绘就民生幸福画卷。2025年,通渭县计划再搬迁1000户,持续书写“安居梦”与“致富经”的双重篇章。包雪瑞 张赛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