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区开启走进中华剧院沉浸式京昆研学之旅
摘要:天津市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近六百人走进中华剧院,体验了本次知识性与趣味性俱全的研学活动。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李亚柯 记者朱波报道 4月18日,中华剧院携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精心筹备了一场“少年正音·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走进中华戏曲沉浸式京昆研学之旅”,天津市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近六百人走进中华剧院,体验了本次知识性与趣味性俱全的研学活动。
“少年正音·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走进中华戏曲沉浸式京昆研学之旅”,结合沉浸体验活动与京昆表演艺术,通过沉浸式体验依园中的四大场景,近距离接触京昆表演艺术和观看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带来的专业戏曲演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戏曲的精髓和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涵养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午,在中华依园中,学生们不仅体验了“园林+戏曲”的奇妙组合,并且走进中华剧院的前厅和舞台,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进入中华剧院前厅,专业讲解老师结合壁画为同学们娓娓道来戏曲的前世今生。从“生旦净丑”到南麒北马、四大名旦,名家的风采和流派的特点化作趣味问答,一问一答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人心。
中华依园·雅乐亭内戏韵壁画与亭外“十三生肖”石刻相映成趣。雅乐亭中更是上演了滑稽有趣的昆曲《下山》。小和尚抛珠、顶珠的精湛技艺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表演结束后,演员邀请学生们体验转佛珠,大家踊跃参与,现场氛围热闹十足。
中华依园·赏心湖边,学生们置身中式实景园林,观赏了一折在中华依园·赏心亭内上演的沉浸式昆曲《牡丹亭·游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杜丽娘的春思之情随着唱腔流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学生。两位演员更是与学生们近距离互动,解答各位同学的疑问。
平时欣赏戏曲演出时,只能坐在观众席的位置观看舞台,这次“少年正音·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走进中华戏曲沉浸式京昆研学之旅”给予学生们转变视角,走上舞台的机会。学生们围坐在舞台上,专业讲解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京剧舞台的构造和京剧表演中的服装、道具。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踊跃互动,近距离接触难得一见的戏曲道具。
短暂的午休调整后,学生们观看了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呈现的京剧《天女散花》《闹龙宫》,并且走上舞台体验有趣的互动环节。
演出之前,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导演、舞台监督洪军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场专业的演前导赏。随后,大幕拉开,京剧《天女散花》《大闹天宫》轮番上演,长彩绸翩若惊鸿,金箍棒灵动生风。学生们反响热烈,看到精彩处不由自主地鼓掌。炫酷华丽的视觉体验和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是呈现给学生们的不二选择。
两场演出后分别准备了互动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走上舞台,舞动彩绸、挥舞金箍棒,演员亲自教学,《天女散花》中的彩绸与《闹龙宫》中的金箍棒都成了孩子们手中的最富有意义的“玩具”,学生们在实践中与京剧艺术亲密接触。
在本次活动中,隆重举行授予中华剧院“天津市河西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实践育人基地”揭牌仪式。实践育人基地成立以后,中华剧院将与河西区各中小学在传统文化实践育人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华剧院的艺术资源优势,为师生们提供更丰富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次“少年正音·河西区9所学校师生代表走进中华戏曲沉浸式京昆研学之旅”,将课堂搬进剧院,放进园林,这不仅是一次剧场内的戏曲体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孩子们在戏韵中穿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欢乐,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心间,静待绽放。(活动举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