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激发教育发展新动能
摘要:近两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超3000万元,惠及全市1500余名教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发展网讯 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甘肃玉门市教育系统创新建立"师德为先、业绩为主"的评价机制,通过六大系统工程精准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近两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超3000万元,惠及全市1500余名教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该市构建起立体化荣誉体系,每年遴选通报表扬百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实施"名师名校"培育工程,41位市县级名师名校长通过任务驱动带动团队成长。创新财政支持模式,每年设立1100万元教育质量提升基金,实现班主任津贴、超课时补助、绩效奖励全覆盖,特别是市财政按中小学、幼儿园生均 100 元标准核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绩效考核,重点向一线教学岗位倾斜。
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实施职称"全市统筹"制度,打破校际壁垒实现教师跨校晋升,已培养正高级教师58人、高级教师511人。针对中级职称推行"达标即评"政策,387名教师享受"评聘合一"工资待遇。特别设立高级一线人才专项补助,523名一线高级及以上教师每月额外获得600-1000元补贴。
在师资优化配置方面,出台《教职工流动管理办法》,近两年,324名教师合理调配。乡村教师待遇实现"双补助"叠加,最高每月可获900元岗位津补贴,配套年度体检、心理健康辅导等关爱政策。人才引进力度空前,提供最高90万元安家补助及人才公寓,近两年招聘引进150名新教师,发放人才补助108万元。
据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玉门市将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修订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酒泉市义务教育改革新政。目前全市教师队伍稳定性显著提升,2024年教师主动承担教学任务量逐步增加,县域内师资外流率逐渐下降,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良性发展格局。(赵爱荣 )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