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大渡河畔绿色突围 奏响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强音

——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以改革创新引领小凉山彝区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05-06 17:00 中国发展网 ​何广丙

摘要:在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金口河区跃居第 87 位,较 2023 年第四季度提升37位。

何广丙

站在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村大渡河峡口观景平台极目远眺,奔腾的河水在巍峨群山间划出一道壮美的弧线,两岸苍翠欲滴的植被与赭红色丹霞地貌交相辉映。这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生态画卷,正是乐山市金口河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写照。曾几何时,这个深处小凉山腹地的彝区县,还困囿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动能不足的窘境。如今,一场以"绿色突围"为号的深刻变革,正在这片热土上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向改革要动力、向绿色要效益。” 党的二十大以来,为突破 “产业不强、乡村不振”的瓶颈制约,该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题发展的“关键一招”,立足新发展理念,紧扣建设“工业城、文旅区”双轮驱动战略,以问题为导向,深度挖掘水电、旅游资源潜力,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带领小凉山彝区人民实现脱贫致富,奏响创新发展的“新序曲”。

数据显示:在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省县域经济监测排名中,金口河区跃居第 87 位,较 2023 年第四季度提升37位。近3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近半数村民吃上“旅游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6 万元。

深化改革:打出政策配套“组合拳”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乐山市金口河区区委书记魏端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作为小凉山彝区重要节点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带领群众致富,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为此,金口河区将改革作为发展核心,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

2025 年1月,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口河新篇章的决定》,明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体制机制,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为补齐县域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金口河区双管齐下:一方面,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 “3+3” 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水电、硅材、矿产三大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培育绿色能源、新型材料、食药饮品加工三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健全“一山一峡一馆一街”开发机制,深耕文旅发展。推动大峡谷上下游、前后岸、左右岸产业链从点状分布向网状联动升级,支持铁道兵博物馆打造 5D 体验场景,在三线记忆街区建设三线文化博览园,推动大峡谷、大瓦山等景区联合创建 5A 级景区。此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并积极探索景区营运体制改革。

目前,金口河区正加速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全力推动总投资 100 亿元的抽水蓄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同时,以山水画廊大峡谷为核心,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致力于打造中国最美峡谷旅游首选地,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拓展赛道:激活县域发展新动能

4月阳光明媚,巴蜀大地绿意盎然。走进金口河区大渡河畔,处处呈现出拼经济、搞建设的火热景象。在相距约十公里的枕头坝二级、沙坪一级水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紧张有序作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2024 年 3 月 26 日,两座水电站同步下闸挡水,创下国内同一流域相邻大型水电站同步下闸的纪录,顺利转入机组安装阶段。” 金口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自 2023 年二期截流后,科学调配资源,提前完成关键节点任务。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创新技术,相比传统混凝土施工,节约水泥 5 万吨、骨料生产耗水 70 万方、耗电 600 万千瓦时。

作为四川省“十四五”重点和乐山市“挂图作战”项目,两座水电站总装机 660 兆瓦,计划 2025 年 9 月首台机组发电,2026 年全部投产。项目推进过程中,妥善完成 1348 名群众和 32 家企业移民搬迁,实现建设用地报批速度全省同类最快等一系列成果。

为激发县域发展活力,金口河区不断拓展产业赛道,夯实 “3+3”工业发展根基:在水电领域,全力推进“枕二沙一”百亿水电项目,运用胶结砂砾石筑坝等创新技术,实现国内大型水电工程两项重大突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超 31 亿度,进一步巩固水电强区地位;在硅材领域,发挥东岳集团链主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建成全省唯一广期所工业硅期货交割库,着力打造全省工业硅冶炼基地;在矿产领域,以磷矿、玄武岩矿为核心,融入下游研发链条,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85%。

如今,金口河区大力推进企业 “智改数转”,续建绿色硅基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硅谷基石工业城,力争到 2027 年工业总产值突破 50 亿元,完成工业投资 200 亿元。绿色工业已成为推动县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坚实支撑。

 创新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4 月 15 日,“十里峡谷・新河驿”一期农旅综合体在新河村盛大开业,成为金口河区农旅融合的崭新名片。该项目投资 1.03 亿元,依托当地山水资源,以 “稻田农耕” 为主题,打造了崖壁酒店、精品民宿等多元业态。

“项目秉持‘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理念,采用‘运营前置’模式,引入 8 个新业态,有效盘活乡村资源。” 金口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项目与村民建立紧密利益链接机制,改造村民宅基地和房屋,村民不仅能获得租金、务工收入,还能参与利润分红,部分村民更是借此创业,开设农家乐、代销农产品。

“力争到 2027 年旅游综合收入达 12 亿元,文旅投资 50 亿元,年接待游客超 400 万人次。” 金口河区文体旅游局局长许英表示,目前,金口河区正全力推进 10 个文旅项目,计划投资2 亿元争创大瓦山湿地 3A 级景区,着力打造 “一山一峡一馆一街” 文旅发展新格局,并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立足 “旅游 +”“生态 +” 优势,统筹推进农业转型、旅游提质、农民增收。

为高质量打造四川彝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金口河区在抓好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三星升四星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投资 5 亿元的中药材精深加工、投资 8 亿元的蓝莓精深加工等项目落地投产,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持续发力,全力书写乡村振兴实践新答卷。

如今,金口河区正以改革创新的磅礴动能,在大渡河畔书写绿色发展的时代华章。从工业转型到文旅融合,从生态保护到乡村振兴,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勾勒出小凉山彝区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