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全域植绿筑屏障,先锋引领谱新篇
摘要:宕昌县坚持党建引领,上下齐心,党群合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能,书写可持续发展“绿色篇章”。
中国发展网讯 春暖花开,万木争荣,一场规模宏大的生态长廊提升建设行动在甘肃宕昌大地展开。从南向北,公路两旁,山川田野,处处涌动着植绿的热潮。宕昌县坚持党建引领,上下齐心,党群合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绿色”动能,书写可持续发展“绿色篇章”。
党建引领,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宕昌县高度重视生态长廊建设工作,将其作为践行“两山”理论,落实“绿满陇原”行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组织自然资源、林业等多部门联合调研,结合宕昌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科学编制全县植树造林规划方案,明确各区域种植树种、规模和实施步骤。各级党组织齐心协力,各部门、各乡镇各司其职,形成“县统筹、乡落实、村参与”的高效工作格局。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参与热情,营造出全民植绿护绿、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植树填绿,这是一场与自然的携手,与绿色的约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在宕昌县城,打造多处“口袋公园”微型广场、生态廊道等休憩景观节点,实施岷江城区段水生态修复和滨河风光带建设,植绿造景,对道路隔离带进行提升改造,更换新的绿植,完成城区绿化280亩。景城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五一”节庆披上新的绿装。
在城郊宕将路旁,县直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城关镇、将台乡干群共同行动,栽植北美海棠1100株,打造6公里海棠风情线和1公里红枫长廊。将台乡提前谋划基础保障工作,沿主道路铺设长达2公里的灌溉管道,为树苗生长输送“生命之源”。调运优质土壤改良薄弱土质,有力保障树苗成活率。“我们把长廊管护纳入村干部考核,设立‘党员责任岗’,确保栽一棵活一棵、建一段成一段。”将台乡党委书记杨润波介绍说。
党员争先,夯实绿色生态根基
宕昌县坚持科技赋能,邀请林业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从苗木选择、栽植方法到后期管护,为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讲解示范。在树种选择上,宕昌县因地制宜,优先选用适合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如杨树、柳树、刺槐等,同时引进观赏性较强的海棠、红枫等树种,既保证了树木的成活率,又丰富了绿化景观层次。在造林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挖坑、栽植、浇水等环节,确保造林质量。
连日来,宕昌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楼,深入基层一线,共同在生态长廊建设管护现场书写“绿色答卷”。既对2024年绿化责任区域枯死苗木补植,干枯病虫枝修剪浇水管护,又在宕将路等地开辟新的绿化责任区。南阳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群众等300余人,开展2025年春季义务植树行动,用绿色装点家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宜居提档升级,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植绿图”。全镇沿县道南兴路、白临路新栽植云杉5000余株、竹子4000余株、爬山虎2000余株,在江玉、朱山沟、麻家3村荒山荒坡新栽植榆树3万株,全面厚植绿色底色,营造“人在途中、景在眼中、美在心中”的路域环境。
贾河乡以宕簸路和宕昌大草原旅游环线通道为重点,全乡党员干部共同发力,在大堡子村、申扎村水保公园、滩子村植绿添景,栽植塔柏200棵、金叶女贞1000棵、景观树8棵、冬青苗7500棵,栽植马兰、石竹、万寿菊、海棠、牵牛花等花卉4.8万株,种植草坪120平方米,厚植生态底色,让生态蝶变激活乡村魅力,打造宕昌乡村旅游品牌。
干群同心,打造绿色宕昌名片
宕昌以县城为中心,围绕国道212线、渭武高速、兰渝铁路过境段、省道及县乡道路、哈达铺等重点区域,总体布局,整体推进。以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县乡两级林长统筹协调,做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
哈达铺镇聚焦“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提质”双向发力,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红魂绿韵”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民群众等力量,在镇域主干道、各村公共活动区域累计种植乔木100株、灌木50株,播撒万寿菊花卉种子380余斤。实施哈达铺火车站点广场绿化提升工程,打造镇区26公里的靓丽花带,辐射带动各村主干道、文化广场等区域种花植绿热潮,打造集观赏、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绿色长廊,构建“四季有景、步移景异”的生态休闲空间。
城关镇以景区村和城中村为重点, 坚持生态长廊建设与文旅康养民俗融合,以全局性思维统筹推进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全镇栽植侧柏2000余株,榆树等2万株,樱花200余棵,高杆海棠400株,打造小景点20余处,种植兰草鸢尾等花卉8000余株。乡村正经历着从“外在颜值”到“内在气质”的美丽蜕变,生态建设吸引游客打卡,带动农家乐、民宿收入持续增长,让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饭”。
国省县道,新栽植的树木整齐排列,形成一道道绿色长廊;乡村田野,一片片新绿点缀其间,让村庄更加美丽宜居;荒山荒坡,曾经裸露的土地披上了绿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人工造林1600亩、森林抚育2万亩、退化林修复6400亩、封山育林2500亩、城区绿化280亩、花椒提质增效3000亩、油橄榄提质增效1900亩、义务植树101万株、绿色长廊建设108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县域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通过实施生态长廊建设,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群众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也促进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宕昌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祁东升说。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宕昌县聚力生态保护、大抓绿色项目、培育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了生态建设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的转变。生态长廊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宕昌县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奠定了基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宕昌大地徐徐展开。(刘治学 王晓勇)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