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菌菇带动大产业
摘要:近年来,武威市依托冷凉气候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形成香菇、羊肚菌、滑子菇等十余个品种的多元化种植格局。
中国发展网讯 邸金记者王斌报道 五月时节,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臣祥菌业公司,菌菇棚里菌棒排列整齐,一朵朵饱满洁白的菌菇惹人喜爱。来自天津农学院的班立桐教授正在观察菌菇的长势。“这是今年在班教授的指导下培育的新品种—白灵菇。”臣祥菌业的负责人曾宝成告诉记者,白灵菇的成功引进落地,为武威市食用菌产业再添“生力军”,更为当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白灵菇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其对温度、湿度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作为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近年来,班立桐教授一直“钟情”于白灵菇产业对当地的经济效益提升。为了克服白灵菇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难题,班立桐带领团队,结合天祝县气候特点开展了近三年的跟踪试验,通过改良菌种和优化栽培配方,团队为白灵菇“定制”了一套独特的管理技术,成功破解难题。“首批试种的10亩长势喜人,单菇重量可达250克以上,达到国内优质标准。”曾宝成表示。
有科技助力,小菌菇也能发展大产业。近年来,武威市依托冷凉气候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形成香菇、羊肚菌、滑子菇等十余个品种的多元化种植格局。据天祝县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国栋透露,如果开展大面积推广种植,该县每亩白灵菇的年产值将超10万元,将有效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我和团队将持续为武威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食用菌产业进一步迈向标准化和品牌化。”在生机盎然的菌棚里,班立桐教授和曾宝成讨论起建设白灵菇保鲜与深加工生产线的问题,菌棚外,武威市“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的产业蓝图愈加清晰。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