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移动:总经理接待日架起“心桥” 用实效践行“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
摘要:从营业厅里的面对面倾听,到社区中的上门式服务;从即时解决的"快响应",到长效机制的"深扎根",英山移动正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优质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把用户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的坚持。
中国发展网讯 七月的英山骄阳似火,毕升大道移动营业厅内的热度却丝毫不减。7月18日,一场以"心与心的沟通,面对面的交流"为主题的总经理接待日活动在这里开展。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庆带领团队全程站立服务,从晨光初露到暮色将临,六个小时里与37位用户零距离对话,用"即接即办"的效率和"事事有回音"的承诺,让"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服务理念落地生根。
从"隔着纱"到"面对面":诉求响应跑出加速度
"王女士,您反映的小区深夜网速波动问题,技术团队傍晚已上门优化完光纤线路,现在您试试网络是否顺畅?"当天21时,市民王女士接到了移动公司的回访电话。而就在12小时前,她还在接待现场焦虑地诉说"孩子上网课总掉线"的困扰。从问题反馈到彻底解决,这场"闪电响应"让她连称"没想到"。
这样的高效服务并非个例。活动现场,从套餐资费的明细解读到宽带故障的即时排查,从5G信号覆盖的需求登记到业务办理流程的优化建议,陈庆带领团队逐一记录、现场研判。对29件能当场解决的诉求,启动"即接即办"机制,平均处理时长控制在15分钟内;对8项需要技术支撑的复杂问题,当场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形成《待跟进问题清单》公示上墙。
"平时打客服电话总觉得隔着层纱,今天能直接跟负责人说上话,看着自己的意见被认真记在本子上,这种感觉特别踏实。"年过六旬的老用户李师傅在解决了老年机短信拦截设置问题后,特意在意见簿上写下"满意"二字。
从"解难题"到"送服务":便民角里藏着大温暖
营业厅一角的"便民服务角"前,围满了前来咨询的市民。工作人员正手把手教老年用户设置手机诈骗拦截功能,屏幕上"陌生链接不点、可疑来电不信"的防骗口诀格外醒目;另一边,商户张先生的POS机通信模块调试完毕,"以后收款再也不怕信号断了"的笑容在他脸上绽开。
"这是专为学生设计的流量套餐,含定向学习APP免流,还能设置上网时长管理。"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陪孩子来办业务的刘女士眼前一亮,当即办理了套餐。从防骗科普到业务定制,从设备调试到需求对接,这个不足五平方米的服务角,成了连接企业与用户的"暖心驿站"。
"本想来问个套餐资费,没想到还学会了防骗技巧,移动这服务真是把我们老年人的心思都想到了。"刚办完业务的张大爷竖起大拇指,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
从"一阵风"到"常态化":服务升级没有终点站
"37人次接待,29件当场办结,8项跟进事项全部明确时限"——这组数据背后,是英山移动对服务品质的较真。活动结束后,陈庆带领团队连夜梳理用户诉求,将"套餐透明度""乡村信号覆盖""老年人服务优化"等共性问题纳入专项整改清单。
"接待日不是终点,而是服务升级的起点。"活动负责人表示,英山移动已规划出"三步走"服务提升方案:通过社区公告、短信调研提前收集共性需求,让接待更精准;优化技术团队"1小时响应、24小时反馈"机制,让解决更高效;每月开展"总经理进社区"活动,把服务窗口搬到居民楼下。
从营业厅里的面对面倾听,到社区中的上门式服务;从即时解决的"快响应",到长效机制的"深扎根",英山移动正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证明:优质服务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把用户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办的坚持。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这座架在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必将越修越宽、越走越暖。(廖亮 查美玲)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