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老一小”民生实事 感知仙桃的民生“温度”
摘要:这个暑假,陈场镇启元居委会10岁留守儿童菲菲在陈场二小的爱心托管班里过得充实又有趣。而去年此时,她还常被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放养”。
中国发展网讯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的幸福,一头系着“朝阳”的成长,既是千家万户的“家事”,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国事”。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仙桃市聚焦暑期带娃、夏日防溺、居家养老等“一老一小”领域的“急难愁盼”,用创新举措靶向破解民生难题——免费暑托班解家长之忧,公益充气泳池护孩童安全,“养老五件套”暖老人心窝,以实打实的行动绘就出温暖的民生底色,让城市的“体温”可感可触。
暑期“看护难”?59个免费托管班来兜底
“暑托班能学画画、练书法,还有老师辅导作业,太开心了!”这个暑假,陈场镇启元居委会10岁留守儿童菲菲在陈场二小的爱心托管班里过得充实又有趣。而去年此时,她还常被爷爷奶奶留在家中“放养”。
今年,像菲菲这样的孩子有近2000名,他们在59个家门口的爱心托管班里,度过了一个多彩的假期。每逢暑假,“孩子去哪儿”都是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心头大石。为此,仙桃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总工会联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出这批爱心托管班,精准缓解“看护难”。
托管点位的设置透着巧思:杜湖辖区企业密集,双职工家庭多,托管班就开在企业旁,员工子女就近入学;台湾健鼎公司员工杨超夫妇将孩子送到杜湖社区暑托班,上课时间与上班时间“神同步”,夫妻俩直呼“省心又暖心”。
课程设计更是兼顾趣味与成长:不仅有作业辅导、安全自护等基础内容,还融入红色教育、非遗文化等特色元素。市妇联带孩子们体验非遗魅力,市科协领孩子触摸科技脉搏,文旅局组织参观胡幼松纪念馆……各部门协同发力,让托管班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作为省、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仙桃爱心托管班已连续开办10年,服务超2万人次,成为家长信赖的“安心工程”。
夏日防溺愁?“疏堵结合”织密安全网
“扑通、扑通……”8月7日傍晚,郑场镇中心学校的操场上,巨大的充气泳池里水花四溅,孩子们在专人看护下尽情戏水。这个由镇政府打造的“安全清凉角”,成了孩子们的夏日乐园。
“防溺水不能只靠‘堵’,更要主动‘疏’。”郑场镇中心学校校长胡亚飞说,泳池每日换水清洁,专人值守,既满足了孩子亲水需求,又从源头减少了私自下水的隐患。如今,彭场镇、长埫口镇等多地都将充气泳池搬进学校,让“看得见的安全”取代“看不见的担忧”。
与此同时,一张“水路空”立体防溺网在仙桃铺开:市公安局联合应急、蓝天救援队伍,采取“步巡+车巡+无人机巡”模式,在汉江沿岸加密巡逻;市红十字会、蓝天救援队开展10场防溺水宣传路演,教市民实操心肺复苏;教育局每日安全打卡、每周案例警示,团市委组织百余名志愿者下乡宣传……“疏堵宣”结合,筑牢了夏日安全防线。
居家养老难?“五件套”服务暖到心坎里
“2块5一餐,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心里真舒坦!”8月8日中午,长埫口镇四合村幸福食堂里,年过七旬的失明老人王有才边吃边感慨。刚放下碗,村妇联主席肖雪就送来降压药,还不忘叮嘱用药事项。
王有才享受到的,正是仙桃全域推广的“养老五件套”服务——助餐、理发、洗衣、助浴、代购代办。仙桃现有60岁以上老人29万余人,占常住人口26.8%,居家养老的“吃饭难、照料难”是突出痛点。为此,仙桃科学布局服务点位,城区按“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设点,乡镇依托集镇、闲置校舍建区域性服务中心,让老人在家门口享服务。
服务细节里藏着温度:沔城回族镇邵沈渡村幸福食堂,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还设洗衣房、洗澡房,理发师常驻;长埫口镇四合村通过“民政补一点、村集体垫一点、爱心捐一点”的模式,让70岁以上老人每餐仅付2.5元;张沟镇设“爱心探视日”,干部、志愿者定期看望老人,服务从“一餐饭”延伸到“全天守护”。
目前,全市已规划“五件套”服务点位79个,65个投入运营。从乡贤捐资建康养中心,到专业公司提供送餐服务,多元力量的参与让“养老五件套”不仅是“兜底保障”,更成了“幸福标配”。
从孩子的笑脸到老人的舒心,仙桃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把“一老一小”的“关键小事”办成名副其实的“暖心大事”。这座城市的温度,正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里。(廖亮 邓一凡 鹿丹丹)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