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改革聚势 环境筑基 党建领航开新局
摘要:改革是破除发展桎梏、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通渭县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协同推进各领域深层次变革,成效惠及千家万户。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严格按照全县“6543”总体发展思路,以“促改革、优环境、抓党建”三大工程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民生福祉提升,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社会安定和谐、民生持续改善。
改革“破冰”,激活发展新引擎
改革是破除发展桎梏、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通渭县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协同推进各领域深层次变革,成效惠及千家万户。
近日,通渭县常家河镇直湾村患者卢女士在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时,恰逢县人民医院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活动。县级专家为她查房诊治,让卢女士在乡镇就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以前去县城看病得起早赶车,有时一天都回不来。现在镇上就有专家,方便多了!”她高兴地说道。
今年来,通渭县紧盯重点领域破题见效,医疗体制改革成效凸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万名医护下基层”行动常态化开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有序开展。科技赋能持续加码,“双倍增”行动助推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市第三。
与此同时,国企改革大刀阔斧,国投、城投布局优化,佳天建设等多家公司成立升格,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劲增49%。项目攻坚态势强劲,重点项目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到位资金增长26.2%,项目储备为“十五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工业突破战略成效斐然,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70万千瓦,浪潮服装基地落地生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崭露头角,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季度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动能显著增强。
图为通渭易恒宸独立储能项目建设现场航拍 惠施阳 摄
环境“筑基”,塑造宜居宜业新磁极
通渭县将环境建设视为发展的生命线,统筹政务、生态、营商环境优化,全力打造要素集聚的“强磁场”。
近日,通渭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军走进政务大厅,“面对面”服务群众、优化办事流程。通渭县常态化开展的“局长进大厅”活动,着力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压缩审批时限,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梧桐叶茂凤来翔,地利天时引客商。在2025年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暨中药材产业招商大会上,通渭新签约中医药深加工、温泉康养、大健康产品等领域项目19个、总投资31.9亿元。
图为通渭县北城铺镇石关川区高原夏菜喜获丰收 张徐晟 摄
今年,通渭县加力实施总投资62.7亿元的48个“十大城建项目”,完善路网(马营路通车、华川路收尾、通秦高速开工、X209线升级),推进商住开发。投入3550万元深化“垃圾革命”、“一难两乱”等整治,完成社区优化(中城搬迁、新城分区),落实天然气降费、停车优惠等惠民措施。践行“两山”理念,完成造林抚育1.86万亩、通道绿化262公里、城区补植31.5万平方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率87%,散渡河水质达标,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创黄河流域记录,环境优化成果群众可感可及。
图为绿满陇中植树造林现场航拍 张赛 摄
图为马营路全线贯通航拍 张赛 摄
党建“铸魂”,凝聚赶超跨越新合力
通渭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通过建强组织体系、锻造过硬队伍、创新治理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近日,在通渭县北城铺镇川河经济带——石关川区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内,6000亩高原夏菜迎来采收高峰。连片的青椒翠浪涌动,采收工人穿梭其间,采摘、装筐、运输,运输车辆的引擎声与村民的谈笑声交织,奏响了高原夏菜丰收的乐章。
近年来,通渭县深化拓展“四带六联”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模式,规范运行川河经济带设施农业产业党委以及金银花、中药材、苹果、草畜产业片区党委和22个乡镇产业联合党委,将组织力精准注入产业链。村“两委”领办合作社261个,千余名党员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引领群众共同发展,形成“产业党委+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良好发展格局。今年更投入1120万元实施16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强村富民步履坚实。
2025年,通渭县深入实施凝心铸魂、选贤任能、人才赋能、强基固本、先锋引领“五大工程”,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项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30个,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优化调整县管班子277人次。大力整治形式主义(督查减13%、文件减45.4%),严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处置线索86条,退赃371万元,挽损521万元),高效完成巡察任务,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凝心聚力绘蓝图,砥砺奋进续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渭县将继续以“三大工程”为强大引擎,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瓶颈,久久为功优化环境提升引力,持之以恒强基固本凝聚合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通渭实践崭新篇章。(许文逸)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