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以“一线练兵”破题 走出干部成长与服务提质双向赋能新路子
摘要:“审批流程中的这个细节,要是没吃透政策,很容易给群众添麻烦。”在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政策解读专题课”上,业务骨干正结合典型案例,拆解惠企政策与“一老一小”服务要点。
中国发展网讯 “以前办业务要跑好几个窗口,现在‘一窗通办’,还能预约周末办理,太方便了!”近日,在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社保查询业务的市民李女士,对眼前的服务效率连连称赞。今年以来,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紧扣“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将窗口一线打造成干部成长“主战场”,通过“培训强基、服务破冰、机制革新、数字赋能”四维发力,探索出一条“干部能力进阶”与“政务服务升级”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让群众幸福感在“高效办、暖心办”中持续升温。
靶向培训+实战检验 筑牢干部服务“硬根基”
“审批流程中的这个细节,要是没吃透政策,很容易给群众添麻烦。”在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的“政策解读专题课”上,业务骨干正结合典型案例,拆解惠企政策与“一老一小”服务要点。为补上干部业务短板,中心构建“靶向化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30余次,将审批流程、政策标准等核心内容梳理成“知识点清单”,通过“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的模式,推动“学过的”转化为“能办好的”。
培训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中心创新建立“政务服务体验官”制度,邀请企业群众化身“考官”,对服务流程、干部业务熟练度“打分提建议”。“之前办营业执照,工作人员主动提醒我遗漏的材料,还帮我在线补填,这种专业度看得见。”体验官陈先生的评价,正是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的生动写照。如今,窗口干部政策掌握精度显著提高,服务群众的“专业底气”更足了。
“小乔帮您办”+延时服务 把暖心服务送到心坎上
“没想到你们主动上门,还当天就把不动产权证送到手上,真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回忆起6月的办事经历,嘉创半导体的杨经理仍满是感激。当时,中心“小乔帮您办”团队赴开发区服务时,得知企业办理产权抵押遇阻,立刻指导准备材料、协调跨部门审批,不仅实现“一日办结”,还安排专人上门送证。
这支以年轻干部为主力的“小乔帮您办”团队,自2023年成立以来,就从“被动受理”转向“主动上门”。针对企业重点项目、特殊群体需求,推行“一企一策”“一人一策”:进园区帮企业梳理审批清单,进社区为老人代办年审,进家门为行动不便者解决难题。窗口干部周霞曾为解决企业股东“无法到场签名”的问题,主动远程指导操作,还免费邮寄新营业执照,省去企业往返武汉的奔波。截至目前,团队已收获锦旗28面、表扬信34封,成为嘉鱼政务服务的“暖心名片”。
为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痛点,中心还推出延时、预约、周末值守“组合拳”:窗口坚持“群众不走、服务不止”,临近下班也延时办结;外地群众可提前预约,避免来回跑;8月起新增“周末不打烊”服务,年轻干部轮流值守,医保参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即来即办”。数据显示,中心已累计提供延时服务28次、周末办理业务22件,用干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满意指数”。
机制改革+数字赋能 按下政务服务“加速键”
“坐窗口才发现,群众填单时找复印店要跑老远,我们得在大厅增设免费复印点!”在“坐窗口、走流程、优服务”活动中,一位政务服务局长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后,当即优化服务细节。今年以来,中心每周安排一名部门负责人“坐窗口”,以群众视角找堵点,8个部门负责人已参与其中,优化流程3处、解决问题3个,还通过线上线下招募群众参与监督,让“坐走优”成为服务改进的“催化剂”。
针对老年人、儿童等群体的办事难点,中心打造“一老一小”集成服务专区,创新“上门办、温情办、码上办、兜底办”四类模式: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办年审,用“政务小闹钟”提醒社保认证,给儿童开通“扫码接种”,还设“助老护童”专线。截至目前,专区已服务672人次、办理事项1126笔。同时,中心优化线上界面,增设大字版、语音播报功能,依托“鄂汇办”引导线上办事,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此外,“一窗通办”改革在全县落地见效,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进一窗、集中办”;数字化平台与线下服务高效融合,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这些改革背后,是干部在一线实践中不断锤炼的统筹能力与服务意识——年轻干部在协调跨部门审批中学会“解难题”,在应对群众复杂需求时学会“想周全”,真正实现“在服务中成长,在成长中提质”。
如今,走进嘉鱼县政务服务中心,从干部熟练的业务解答,到“周末不打烊”的明亮窗口,再到“小乔帮您办”的暖心身影,处处彰显着“干部成长”与“服务升级”的双向奔赴。这场以“一线练兵”为核心的实践,不仅为“干部素质提升年”写下生动注脚,更让嘉鱼政务服务成为群众心中“高效、暖心、靠谱”的代名词,为县域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廖亮 夏洋 孙缘)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