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25-08-28 15:58 中国发展网
传统村落保护

摘要: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明确符合省情的传统村落认定标准,形成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体系。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8月21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情况。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陈浩东,村镇建设处处长崔曙平,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副处长杨丽霞,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四级调研员徐静,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四级调研员赵雷,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华棣,农发行江苏省分行产业客户处(乡村振兴处)副处长樊琼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设计处副处长俞锋,宣传中心负责人徐为军出席发布会。

陈浩东介绍,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多次考察传统村落并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发展、合理利用、活态传承”原则,积极探索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先发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路径。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9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累计公布命名62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81组传统建筑组群,提前完成“有效保护1000个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的“十四五”目标任务;支持12个县(市、区)开展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其中3个入选国家级示范县;该省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11条经验做法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并获推广。

江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坚持守正创新,构建特色保护体系。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对传统村落进行立法保护,明确符合省情的传统村落认定标准,形成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体系。常态化开展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摸底调查,认定公布八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实现76个涉农县(市、区)全覆盖。统一设置标志,实施挂牌保护,发布江苏省传统村落徽志,以“金字招牌”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二注重活化利用,焕发新时代魅力。 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联动推进,强化活态保护。在已认定的624个省级传统村落中,236个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324个建成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借鉴传统村落营建智慧,加强乡村建设风貌引导和设计指引,促进传统建筑文化在农房建设中“落地生根”。推动区域联动发展,苏州市吴中区、宜兴市、昆山市先后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12个县(市、区)列为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对象。强化要素保障,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1.92亿元,与省农发行共同推出“苏乡贷”,累计申请307亿元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整治。

突出共建共享,凝聚保护发展新合力。发布《寻梦乡愁·江苏传统村落图鉴》专题片,聘任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推广大使,联合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宣传活动,相关短视频单篇全网播放量超百万;22个村落建成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单馆。深化文旅融合,鼓励传统村落内合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传统手工艺等适宜产业,推出30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过大年”活动。2025年春节、五一期间,全省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800余场次,吸引外来游客逾1214万人次,带动乡村旅游达7.15亿元。

 四接续驰而不息,擘画保护新蓝图。下一步,江苏将全面高质量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动态更新传统村落名录,推动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全覆盖,建立保护评估制度,指导支持各地建设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升项目。以文化赋能激发传统村落发展活力,推动编写村史村志,促进村落保护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摄制传统村落“四季”宣传片,制作发布传统村落非遗地图。多措并举完善保护发展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服务,加强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和传统建筑工匠培育,鼓励运用数字化技术,统筹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深化政策性金融服务支持,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激励机制。

传统村落是乡愁的寄托,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江苏将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织就繁华都市与传统村落交相辉映的城乡融合发展“双面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贡献力量。(祖智慧)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