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 正文

大庆萨尔图区:调研桌搬到车间 科技红利“流”进企业

2025-08-29 15:11 中国发展网
大庆萨尔图区

摘要:“科研团队招不到高端人才怎么办?”“成果转化缺资金支持咋解决?”面对这些问题,工作组当场记录、当场商议,把政策解读变成“量身定制”的建议,把企业的愁事儿变成了需要加急办的清单。

中国发展网讯 徐卫 记者袁小峰报道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多亏了区经发局帮我们对接高校专家,解决了遇到的难题。产品产业化收入一下子涨了300多万元。”在大庆市圣坤林仪表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该司负责人指着流水线上的设备,眼里带着笑意。

连日来,大庆市萨尔图区经发局的工作组带着“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的课题,走进了海森新材料、华控科技、协立环保、圣坤林仪表、托普威尔石油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期间,他们不只是带着政策文件,更带着“解题思路”:在生产车间看流程,到研发中心问瓶颈,和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坐下来拉家常式地聊困难。“科研团队招不到高端人才怎么办?”“成果转化缺资金支持咋解决?”面对这些问题,工作组当场记录、当场商议,把政策解读变成“量身定制”的建议,把企业的愁事儿变成了需要加急办的清单。

这样的“面对面”服务,其实从年初就没断过。借着“萨尔图区成果产业化突破年”的东风,萨尔图区经发局成了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牵线人”。新万通的“封堵球”研发项目,就是在他们的协调下,联合高校团队攻关成功的,投产后预计能带来1500万元的经济效益。而大庆托普威尔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正在申报的省级中试熟化平台,背后也有区经发局工作人员一次次对接省级科技服务机构的忙碌身影。

“不是送完政策就完事,企业的需求在哪儿,我们的服务就跟到哪儿。”区经发局的工作人员说,接下来,他们要把调研收集的问题一一建档,搞“一企一策”跟踪服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实验室里的“新点子”,在这样的保驾护航下,变成生产线上的“好产品”,让萨尔图区的产业升级之路走得更稳、更有劲儿。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