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理川:党建引领聚合力 统战赋能解民忧
摘要:今年年初,理川镇党委政府将镇区主道路改造工程列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施工中,因部分路段需同步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工程成本增加,本就紧张的资金更显拮据。
中国发展网讯 清晨的甘肃宕昌县理川镇区主街道,压路机的轰鸣声与村民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站在新铺设的路基上,下街村村民李大爷望着家门口正在施工的道路,难掩喜悦:“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现在不仅要铺油,连地下管道都提前铺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积水了!”这生动一幕,正是理川镇以党建为引领、以统战为纽带,破解民生难题的真实写照。
今年年初,理川镇党委政府将镇区主道路改造工程列为民生实事重点推进。施工中,因部分路段需同步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工程成本增加,本就紧张的资金更显拮据。“家乡的事就是我们的事,钱不够,我们来凑!”村“两委”迅速行动,组织乡贤带头捐资。其中,下街村清真寺巷道涉及43户群众,乡贤代表和村民共集资4800余元,更换排污管道并与主道路衔接;主街道未覆盖到户的污水管网涉及247户,筹得资金2.8万余元,有效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群众们也主动配合清理障碍物、监督施工质量,干群齐心共建家园的氛围愈发浓厚。
项目推进中,乡贤的作用不止于捐资。镇政府组织乡贤骨干建言献策、监督工程质量,有乡贤提出“镇区自来水管道老化严重,能否结合道路改造一并维修”。镇党委立即协调县水务局,经县委主要领导同意后将其纳入建设项目,更换1.2公里供水管道,辅路两侧天然气主管道及到户管道埋设也同步推进。面对部分群众因施工产生的不满,乡贤们主动上门调解,既讲清政策,又兼顾群众实际需求,最终赢得理解。“孟玉平说得在理,我们心服口服”,一位曾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坦言。
乡贤的带头行动,如石子投水激起涟漪。“有威望的人都行动了,我们不能闲着!”247户群众自发参与施工,村“两委”筹措资金,调动两台挖机、四辆三轮车帮助拆除路面台阶。70多岁的老党员王三十德每天到工地帮忙,“路修好了受益的是自己,多干点心里踏实”,朴实话语道出了村民的主人翁精神。
这一切的背后,是理川镇创新建立的“党委牵头、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群众参与”多元共治协调机制。全镇21个行政村均成立“村两委+村民代表+乡贤骨干+致富带头人”村级共治小组,实现全覆盖。今年4月,理川市场5户群众反映下水道反流,镇党委组织住户、致富带头人等筹资5400余元清理化粪池;6月,菜子沟村动员150余人无偿投工投劳,筹资金2万元引清泉入村,解决125户450人旱季吃水难题;下街村乡贤发动10户群众自筹3000余元,疏通滨河路下水管道;7月,镇党委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实地察看中药材交易市场未硬化巷道,经政协委员提案,县政协列项实施硬化工程……桩桩实事,都是统战赋能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
如今,宕昌理川镇主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管道铺设、路基平整和铺油,即将完工。“这条路不仅是硬化路,更是连接乡贤与家乡、干部与群众的‘连心路’。”镇党委书记毛若栋说。下一步,理川镇将继续发挥乡贤力量,凝聚群众智慧,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让乡村更宜居、群众更幸福。
走在即将完工的新路上,村民们看到的不仅是平坦路面,更是干部与群众、乡贤与家乡紧密相连的心。这条凝聚无数心血的道路,正成为理川镇乡村振兴的美好开端。(刘辉)
责任编辑:宋璟